图为「一带一路」紫玉金砂国礼紫砂艺术展示秀。(取自中新社)
【熊猫时报讯】与中国近几十年来激动人心的经济脱胎换骨相比,西方有一种现象更令人瞠目结舌,那就是在政治与经济菁英中,仍对中国普遍存在著无知!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极的複合世界,中国正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太多人依然透过西方为中心,且以过分简单化的思维看待问题,这种根植于20世纪的思维植,已无法适应当今的挑战。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导,瞭解中国文化价值观,不仅是理解中国行为背后逻辑的关键,其实西方还能向中国学习很多经验,毕竟中国的思维体系或许更能适合解决这个「複杂时代」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讲究高瞻远瞩,这在许多中资企业在全球成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中企能以务实方式将其短期目标融入长期战略。「一带一路」或许是最佳范例,若取得成功,势必重塑未来几十年内的全球贸易。而任何一个关注未来选举、而非未来几代人的西方政府,都不可能设计出如此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经济与地缘战略计画。
在西方传统中习惯分析,为获得总体概念,首先需要单独分析每个部件。中国人的方法则截然不同,是从总体上思考,意味著他们并不拆分部件,因为事物的整体并非由各个部件,而是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组成。这个时代的所有全球事务(无论是经济、社会、文化抑或军事)都相互交织,因此不能只是单独分析,这有可能错过「大格局」中的重要部分。
而中国文化中的另一个核心特徵,是对矛盾和对立的综合统一。受道教「阴阳」理论影响的中国人认为,世间万物都与其对立面密不可分,这种思维模式的最佳例证,莫过于中文本身,例如「危机」一词就是由「危险」与「机遇」组成。西方人则认为两个对立的概念不可调和。像西方大部分政客,仍固执地从非此即彼的对立面看待问题,他们无法发展出看待现实的新观点,而这正是他们正在败退的原因。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