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前遭降级 中国传要求监管机构维持市场稳定 新华社:中国不必削足适履

 

    【熊猫时报讯】中共十九大将于下月18日召开,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中国政府据悉已指示金融监管机构做好准备,确保金融市场保持稳定。

  外电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要求监管机构做好准备的目的,是保证星期五和下周的市场稳定,并非为了推高市场,关注的市场包括股市、境内外债市及人民币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对此未予置评。

  标准普尔昨日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短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1+」下调至「A-1」,长期评级展望为稳定。

  财政部批评,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指标普关注的信贷增速过快、债务负担等问题,多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老生常谈」,忽视了中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特点,也忽视了政府支出所形成的财富积累与物质支撑。

  遭标普降级 新华社:中国不必削足适履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则由负面调整至稳定。新华社发文批评,标普评级所採用的理论跟不上世界经济,难以及时、客观、全面呈现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更无法指明中国经济发展趋向,认为中国可把标普的部分判断,作为善意的提醒,但完全不必削足适履。

  文章表示,标普所提到的槓杆率问题,正是中国一段时期以来着力研究处理,并已取得一定成效的课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去年末,中国非金融企业槓杆率为166.3%,连续两个季度按季下降或持平,表明潜在债务压力趋于减轻。

  分析人士认为,标普作出对中国降级的决定,不会对中国的外资吸引力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包括就业、企业利润、工业增加值等各项宏观数据依然表现较好,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正在持续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多项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

  文章又指,虽然标普的降级决定存在误判,但该机构指出的一些问题,确实可以作为善意的提醒,比如深入推进「去槓杆」,并加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昨日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短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1+」下调至「A-1」,长期评级展望为稳定。标普解释,中国长期的强劲信贷增长,增加了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而且预计中国未来两至三年的信贷增长速度仍不低,会继续推动金融风险逐步上升,因此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