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对于评级机构标普调低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发表社评,批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总评级一直在错。
标普昨日指出,中国信贷快速增长削弱金融稳定性,把中国长期主权评级由AA-下调至A+,展望由负面变为稳定,是1999年以来该机构首次调低中国主权评级,并与另外穆迪和惠誉国际对中国主权信用的评级形成一致。
《环球时报》指出,主权信用评级原本是非常专业的金融评估,可成为其他机构投融资的指南,但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这种评级被舆论场放大影响,产生一些边际理解。尤其是中国这样备受全球瞩目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被一些人当成中国「行」还是「不行」的象徵。
社评称,上述三大评级机构两间属于美资,一间是欧资,以美国市场状况为范本制定评级参数,而中国的经济和市场状况与它们有不小差别,因此应用在中国时,准确率很容易打折扣。同时,美欧评级机构下调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常被当成一个噱头,是比较低端的意识形态游戏,寻求的是吸引眼球。
社评指出,西方讯息机构近年没有看准中国,可以看成是西方对中国的总「评级」错了,西方主流媒体长年发出大量唱衰中国的声音,意识形态深刻影响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中国经济、包括金融都与西方的既像也不像,西方评级机构及其他专业对华观察提供第三隻眼的客观性,但这种客观同时又是隔岸观火,与中国最深刻的规律总是隔着一层。
社评认为,主权信用评级主要针对的是国家债务违约风险,中国这两年对债务的控制和治理变得空前严厉,中国的调控槓杆和能力是其他国家政府难以比拟,强调今年以来中国外滙储备增加,人民币再次走强,金融风险的管控形势呈进一步改善趋势,经济的各种泡沫不断挤出。
另讯,财政部:标普降中国评级是错误决定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昨日将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降至「A+」,展望调整为「稳定」,中国财政部表示,标普的行动令人费解,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财政部指出,标普忽视中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特点,忽视政府支出所形成的财富积累与物质支撑,这是国际评级机构长期以来所持的惯性思维,与基于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经济的误读,该误读也对中国经济良好基本面和发展潜力忽视。
财政部续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确保财政持续健康运行。未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内生增长活力将进一步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完全可以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标普特别强调中国信贷增速过快,会削弱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财政部指出,长期以来,中国是高储蓄率国家,居民部门储蓄大量通过金融中介转化为企业部门债务。高储蓄支撑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贷款一直在全社会融资中佔据主体地位,只要审慎放贷、强化监管,防控好信用风险,完全可保持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财政部又称,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财政收支形势也趋好,未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仍将保持较强的经济增长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