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山中的少数民族岜沙族,也被称为是中国仅存的“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图/言人文化提供)
【熊猫时报讯】岜沙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一个以“最后的枪手部落”闻名的山寨,全村475户2244人,由大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五个自然寨组成,距从江县城约7.5公里,寨子背靠高山、前临深谷,地势险要、景色壮阔。

(图/言人文化提供)
这个自称蚩尤后裔、充满神秘的纯苗族村寨多古屋古树,很有原始韵味,沿习男耕女织、农耕为主、狩猎为辅,以及信奉树神和太阳神的传统,可见岜沙族的人们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

(图/言人文化提供)

(图/言人文化提供)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到了岜沙一带。
而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因地处偏远,岜沙人至今仍保持着2000年前的神秘习俗,岜沙被誉为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地球上最神秘的21个原生态部落”。
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穿无领左祍右开圆铜扣黑色高腰青布衣和黑色直统大筒裤,头顶留着著名的岜沙发型,成年男子都要行成年礼,在剃头的时候,用锋利的镰刀剃掉头顶四周的头发,而把中间的长发保留下来,挽成发髻,这种发式叫做锥系发式,岜沙苗语中称作“户棍”。
岜沙男人身跨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非常有古代枪手武士风范。

(图/言人文化提供)
岜沙女子则盘发于顶、插木梳,身着黑色对襟衣和百褶短裙,佩以色彩艳丽的刺绣,百折裙是岜沙妇女四季必穿的衣服,裙子是纯手工的,能显现一个芭沙妇女的工艺水平,岜沙妇女穿着长不过膝的百折裙下天劳作时很方便,她们只有在天冷时才打条绑腿,平时都是光着腿光着脚。
岜沙恐怕是中国唯一允许佩枪的部族,多年前政府在禁猎缴枪时,岜沙人死活不交,颇有人在枪在的气势,政府考虑到岜沙人的特殊情况后,经国务院批准,破例同意他们保留枪枝,但不准打猎,他们的猎枪射程约五六十米,装有火药和散弹,所以枪枝和刀具都是他们的饰品,不会轻易对人动武,就这样,岜沙成了“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

(图/言人文化提供)
在贵州黔东南州从江县岜沙村,观看传统民俗芦笙歌舞、镰刀理发成年礼和猎枪射击表演等,散客要另交10元,一般是旅游团包场表演,当地居民已经形成商业开发意识。
除了完整的吊脚楼民居,火寨内还有一条小路通往禾仓群,这里是岜沙人储存粮食的地方,岜沙人主食糯米,秋收时节,禾仓群的高大木架上一片金黄,待禾草晾干后再收进谷仓。
岜沙苗寨也有一些禁忌,需要外来游人给予充分尊重,如:到达寨门时,看见门口横拦一根野藤,藤上挂着草标,则表示寨门未开,外人不可擅自进入。
岜沙人自然观念浓厚,以树和太阳为神,崇拜古树和太阳,保护古树成为此地习俗;1977年,岜沙人砍倒村头一株直径达1.2米的古香樟树,运到北京用于建造毛主席纪念堂,原树址还有一座八角亭以作纪念;寨内有一处通往占芦笙表演场的祭拜东方坡,进入古芦笙表演场必须行走东方坡,应穿戴整齐,面朝东方,后退缓步而行,在芦笙乐曲声中祭拜太阳方可进入表演场。

(图/言人文化提供)
并且不可在表演场内谈情说爱。
在岜沙,男女婚前的恋爱自由奔放,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情歌、飞歌是人人拿手的本领,小伙们彼此竞争,像雄鸟一样争取姑娘的欢心,据说,每年春种秋收时节,岜沙特有的“抱姑娘”就开始了,小伙子和姑娘各人带自己的竹编饭团,结伴相约帮忙插秧收稻,白天去田里劳动,晚上就聚集在帮忙的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
一个小伙可以同时抱着几个姑娘,姑娘也乐意让小伙们抱,哪个姑娘被小伙子抱得多,就说明她非常有魅力,就会有许多小伙子想娶她,如果姑娘没有被小伙子抱过,是很丢人的事,如果某个姑娘被外乡来的小伙子抱过,她在岜沙人眼中就是魅力出众的美女啦!
所以,但凡有外乡小伙子来到岜沙,姑娘们会用各种方式挑逗他,让他把岜沙的姑娘抱个够,有时候会有胆小的外乡人被大方的岜沙姑娘吓得狼狈逃跑,姑娘们就会开心大笑起来,当然,抱姑娘也有严格的规矩,不可以逾越界限,否则,那姑娘和小伙子就会被严厉惩处,还会被赶出寨子。

(图/言人文化提供)
岜沙人离城市很近,离从江县城仅7公里,却进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你恍然感觉刚才经过的7公里就是时光隧道,寨子以外的一切彷佛与岜沙无关,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传统,深信自己是蚩尤的后裔,他们坚定地称自己是“最正宗的苗族”,“蚩尤大帝的子孙”,可能正是有了这种坚定才能守护着几千年未断的传统。
(转自言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