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货币闸门不言鬆 政策利率料上行

  【熊猫时报讯】新年伊始,中国央行继续将货币政策定调为稳健中性。市场的看法是,政策力度在紧与宽间,将坚定地偏向前者–央行将继续小幅多次上调政策利率思路,推动货币市场7天期利率中枢向3%迈进。

  彭博2017年12月中下旬对金融机构交易员和分析师进行的调查中值显示,中国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料位于2.65%,
较当前水平还有15个基点的上行空间,以中国央行2017年12月上调该政策利率5基点的幅度计算,可以小碎步加息3次。

  中国央行已两年多未调整基准利率,保持流动性紧平衡,引导市场利率上行,成为货币政策迴归中性,支援金融去槓杆的主要手段。伴随2017年联储局三次加息,中国央行2、3、12月三次上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累计25个基点,使市场风向标7天期存款类机构利率债质押回购利率(DR007)年均值升至2.82%,全年走升近45个基点。

  针对公开市场利率的预测具体细节如下:

  2017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相比2017年年初周小川提出「调节好货币闸门」,货币当局维持流动性紧平衡的讯号表达得更加坚定。调查结果显示,市场对短期利率中枢DR007继续看高一线,全年中值预计2.99%,走升17个基点,创2014年以来新高,但升幅将不及2017年。逆回购利率上调最早或在一季度开始。

  「从去槓杆和控风险的角度来看,2018年的流动性整体还会收紧,」澳新银行驻上海的市场经济学家曲天石表示,2018年边际上收紧的程度应该会弱于2017年,其中一季度受益于降准可能是最宽鬆的时候,2017年最痛苦的非银机构除非主动降槓杆,会继续承压。

  彭博同期进行的调查还显示,六成受访者(9位)认为2018年的债券市场仍为熊市,对10年国债收益率年内高点的预测中值为4.20%,较目前水平还有30个基点左右的上升空间,「短久期+吃票息」是绝大多数机构的投资策略。

  难言宽鬆

  2017年全球货币政策整体上由极度宽鬆转为逐渐收紧,其中美国经济复甦较为强劲,联储局三次加息并开始缩减规模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展望2018年,美欧均上调了对各自经济增速的预估,全球经济或再度同步增长。中国经济2017年在市场利率大幅上行的背景下,仍出现好于预期的增长,也让货币当局对保持货币政策去槓杆压力更有信心。

  「预期年初流动性水平比较宽鬆,对比来看上调时间窗更加成熟,具体时点或在3月份跟随联储局的动作,幅度上预期还是12月份5个基点的样子,」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峰称。

  对于货币政策的定位,王一峰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货币政策难言宽鬆,实质性趋紧将是政策的主要取向,有利于平衡去槓杆和稳增长。农行金融市场部本币交易处处长马永波2017年12月曾直言,预计2018年货币政策将较2017年略微趋紧。

  中诚信研究院评级与债券部分析师卢菱歌等在近期年度报告中称,考虑到防风险仍是金融监管的重点,未来金融监管的力度和深度或将进一步强化,叠加紧平衡的流动性格局下资金成本易涨难跌,短期机构面临监管压力仍不小,债市恐继续承压。

  在强监管政策下,银行虽然有意收缩同业负债,不过受制于应对年中年末等时点的一系列考核要求、资产端调整缓慢等因素,在2017年末最后一週,中国商业银行发行的各期限同业存单利率纷纷踏上历史新高。

  「现在的问题是银行体系内部运转是易紧难鬆的,没有负债,如果支援资产增长负债成本就要往上走,」王一峰直言,但预期偏紧可能也不会太紧,再紧可能就会出问题,整体形势料和2017年下半年差不多。

  本次调查中针对中国公开市场利率的问卷共有包括中银国际等31家机构参与,其馀部分由包括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南华期货等15家机构的固定收益交易员和分析师参与。

(彭博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