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疑兵之计立奇功DQ与否大可睇定再食

  

      【熊猫眼】九龙西补选的泛民Plan A参选人姚松炎,到底会否再遭当局DQ?结果尚未可知。不过,当局模棱两可的疑兵之计,却令泛民内部就Plan
B安排严重撕裂。果如是,政府继续拖延表态,好让内讧问题加大发酵,岂不是顺理成章吗?

  有谓未雨绸缪,即使姚松炎未被DQ,泛民亦预早筹划Plan B,绝对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相关Plan
B不是早已敲定了吗?无论初选设计问题多大、又或人选如何地不够好,这终究是个众所认同的游戏规则。

  《三国演义》有一回名为「郭嘉遗计定辽东」,当中曹操按照郭嘉计谋,仅仅陈兵在辽东之外,辽东太守公孙康就深忧曹兵来袭,故主动将前来投靠的袁熙、袁尚斩送曹操。现在,冯检基便在外部DQ阴霾和内部泛民压力下,竟然自己向建制派授首了。

  当局模棱两可的疑兵之计,却令泛民内部就Plan B安排严重撕裂。(资料图片)

  更重要者,授首者可能不限冯检基。有意代表泛民出选九龙西的共有三人,分别是姚松炎、冯检基、袁海文。一方面,根据初选结果,评分次高的冯检基本应作为Plan
B,惟在他自我DQ之后,作为Plan
C的袁海文又能否顺利接棒?客观资料显示,初选时敬陪末席的袁海文,由选民支持度到具体胜算均恐较冯检基更弱——其实,初选结果对袁海文今届选情伤害甚大,尤其是肯定了他没有正当性(legitimacy)去代表泛民出选。由是观之,为何泛民要不惜一切地打倒昨日的我阵前易帅?另方面,值得留意的是,正当大家沉醉讨论Plan
B,以至焦点都落到冯检基和袁海文之上,姚松炎所获的关注难免相对大减——试问,为何宣传重心不是集中Plan A,而是转至Plan B身上?甚至还要扯到Plan
D?情况就似,一众男配角的出镜率竟然比首席男主角更加之高;惟不要忘记,所谓男配角很可能根本没有上台机会……何况,既然泛民自己都对DQ疑兵深信不已,某程度已等于变相为当局DQ做好心理准备;日后一旦真箇DQ,社会难免会有「早有预期」之感,亦即多少可能导致DQ最终的「自我实现」…..
.可以说,整出Plan B闹剧,对三位泛民代表的胜选均百害而无一利。

  长远来说,单单经此一役之后,泛民初选机制亦形同于自废武功了。民主的一大重点,乃在如何产生一位具有正当性的领袖来。现在,泛民自己推翻初选结果这个民主办法,反而重返内部自己协商旧路,便肯定不是民主精神的应有之义。可笑的是,负责初选的民主动力还搬出「初选备忘录」,推说签约内容仅写初选次名者「可以」成为Plan
B,而非「必须」成为Plan
B云云。走笔至此,不妨看看基本法第45条,当中就写到香港特首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并按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最终达至普选目标——首先,现时特首好歹是由「选举」而非「协商」产生,这好像已比泛民舍弃初选退居协商更加民主;再者,难道基本法写最终达至普选目标,也可跟泛民一样大玩捉字虱,就似「可以」不等于「必须」般,「最终」亦可理解为「无限期拖延」?

  长远来说,单单经此一役之后,泛民初选机制亦形同于自废武功了。(资料图片)

  单单一步DQ疑兵,已将泛民丑态表露无遗,相信就连当局也始料不及。不管如何,即使特朗普初选时如何受到党内大佬排挤,他最终仍成功作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继而战胜民主党的希拉莉顺利赢得总统宝座。冯检基既得民主初选的正当授权成为Plan
B,现在却被「又倾又砌」的内部压力拉下马来;真正受伤最重的,肯定不是「舍身成仁」的冯检基,而是虚挂民主之名而无民主之实的泛民整体。如果说,其他政党的内部「权斗」丑陋不堪,试问泛民今次闹剧又是否同属内部「权斗」?进一步言,这是否可以说,一方乃摆明车马不信民主的「真小人」,另一方则是一直打着民主幌子的「伪君子」?

  「郭嘉遗计定辽东」,胜方肯定是曹操,其次是公孙康,而败者则为袁熙、袁尚;而目前正在上映的,则很可能是「DQ疑兵定九西」:冯检基既在Plan
B一役先行退场,而其实袁海文更早于初选之战低票败阵了,至于姚松炎真箇被DQ的机会也大大增加…..正如演义中的郭嘉遗言,现在曹操大可继续按兵不动,反正辽东的内部矛盾只会有增无减;当局在DQ一事保持缄默,不到最后一刻都不作决定,无疑是建制派平定九西的最佳「以静制动」策略。

  一直强调,泛民补选的最大敌人只有自己本身。与其容许各怀鬼胎的内部权斗不断滋长,不如就透过民主办法来理顺政治利益分配——把选择权交给选民,而非操在自己(大佬)手里,岂非「泛民」言行一致的正确出路?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