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积极拓展北极航道
中国发布首份北极政策白皮书。
【熊猫时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发表首份《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在发布会上指出,白皮书是指导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政策依据。白皮书指出,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坚持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参与北极事务,愿依託北极航道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北极在战略、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提升,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北极问题已超出北极国家间问题和区域问题的范畴,涉及北极域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命运,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
白皮书谈到,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努力为北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
中国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
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北极对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关係到中国在农业、林业、渔业、海洋等领域的经济利益。
白皮书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与有关各方一道,抓住北极发展的歷史性机遇,积极应对北极变化带来的挑战,共同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涉北极合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白皮书指,全球变暖使北极航道有望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运输幹线。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中国鼓励企业参与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开展商业试航。中国重视北极航道航行安全,积极开展航道研究,不断加强航运水文调查,提高北极航行、安全和后勤保障能力。主张在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强国际合作。
参与北极治理提5政策主张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公布对北极政策的目的是「明确定位、设定目标、坚持原则、阐释主张」。他指出,中国在参与北极治理有五项政策主张,包括不断深化对北极的探索和认知;保护北极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依法合理利用并以可持续方式开发北极资源;积极参与北极治理和国际合作;促进北极和平与稳定。
针对外界质疑中国北极政策的战略和军事意图。孔铉佑回应,中国企业团体参与北极开发利用,要按照严格依法、绿色、合作及商业原则,「有人对我们参与北极开发可能还有一些疑虑,担心我们另有所图,或者掠夺资源、破坏环境,我觉得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中国参与北极开发是对北极的贡献,带来的是发展机遇,受惠的是北极人民。
另讯:北极航道全开通 改变世界海运格局
中国对北极航道的兴趣由来已久,交通运输部先后发行两份《北极航行指南》。而所谓的「北极航道」是由两条航道构成,一条是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另一条是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中国官方认为,北极航道一旦完全开通,将对国际贸易、世界经济、资本流动以及能源开发产生深远影响。
2013年成北极理事会观察员
东北航道也称为「北方海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离岸海域。从北欧出发,向东穿过北冰洋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五大海域直到白令海峡。而西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以白令海峡为起点,向东沿美国阿拉斯加北部离岸海域,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直到戴维斯海峡。
中国此前发布的《北极航行指南(西北航道)2015》指出,如取道北极西北航线,从中国沿海诸港到北美东岸的航程,比现在经巴拿马运河的太平洋航线要缩短三分之一的航程,大大地拉近了大西洋和东北亚国家之间的距离。北极航道一旦完全开通,将直接改变世界海运格局,同时对国际贸易、世界经济、资本流动以及能源开发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近年来并未掩饰对北极地区的兴趣,在北极圈的活动日渐活跃,除了成为格陵兰矿业的最大投资人之一、与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13年还获得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地位。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的严峻挑战,但或为中国带来一项附带的有利后果,穿过北冰洋抵达美国远洋航线一旦开通,中国或将获得一个重塑全球商业航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