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抢红包时要多加留意,否则有机会误堕骗局。(资料图片)
【熊猫时报讯】农历新年少不了大派利是,新一轮的微信“抢红包”大战亦随即展开。不过近日有市民在抢红包的同时误堕骗局,抢一个红包反损失数千元(人民币‧下同),可谓得不偿失。有专家对此点出7大类“抢红包陷阱”,提醒市民以免受骗。
广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近日接到退休职工陈女士报警,称数日前加入一个抢红包微信群后怀疑受骗。陈女士表示,她虽然在群内成功抢了不少红包,但后来群主表示,在群内只抢不发不厚道,她遂在群内发了一个10元(12.5港元)红包。不料,她其后发现以微信绑定的银行卡竟被无故转走8000元(10035港元)。
陈女士忆述,当时她曾点撃过红包群发出的影片、广告等不明连结,怀疑是打开时带有病毒的连结令其手机中木马病毒,遭黑客入侵导致资料被盗。
对于抢红包的种种骗局,有电商法律专家点出抢红包的7大陷阱。最常见的是要用户透露个人资料才能领取红包的手法,专家提醒,所有需要透露个人资料,如收款人资料,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等,极大机会就是诈骗。正规的微信、支付宝红包,一般点撃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或支付宝馀额,不用填写个人资料。
近来网络流行多种“抢红包神器”的应用程式亦暗藏危机,程式声称安装在手机中,就有助抢更多红包。但专家表示,此类程式的风险很大,滥用红包插件可能会被官方封号,更甚者被植入木马程式,造成帐号被盗、私隐外泄的隐患。
另外,微信的单个红包限额是200元(250港元),如果出现“666”或“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确定都是骗子。此外,如果有商家或朋友发来微信红包,要求用户拆开时输入密码,市民亦要格外留神,因为真正的微信红包在收取时均不需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