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华:证「双暂停」是良方美归功「极限施压」

  

      【熊猫时报讯】金正恩今年伊始突然「转軚」,幕后原因有不同解读。中国外长王毅前日在记者会被问及美朝对话时,指冬奥期间朝鲜未有新的核导试验,美韩也暂停针对朝方的军演,证明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是「对症下药的良方」,新华社昨即时评论文章也附和此说法。但美国则认为是其「极限施压」制裁措施,才是迫使金正恩返回谈判桌的关键。

  早在本周初韩国特使团访朝后宣布平壤同意与华府商讨废除核项目后,自由派《华盛顿邮报》的社评便称这是「极限施压」奏效,认为未来与金正恩政权接触时,也不应牺牲这政策。这套观点也得到部分中方学者认同,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接受《新闻晨报》访问承认这一点,更指现时局势对华府完全有利,朝鲜实际上完全处于被动,华府「开始拿着鞭子抽朝鲜」,赶着它往前走。

  不过,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沉丁立接受本报访问时则认为,拥核后朝鲜已占据主动权,朝鲜有可能发展更多核武以威胁美国,令后者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以减少甚至撤销对朝经济制裁,换取朝鲜不发展更多的核武。他相信,在此次会谈上,「朝鲜的目的就是要美国接受其拥核」。去年曾率领美国代表团参与对朝「1.5轨」对话的智库学者迪马乔(Suzanne
DiMaggio)在twitter点评时,也质疑金正恩正主导议题走向,特朗普政府只能反应,华府务须更迅速改变这种互动方式。

  内地学者﹕中美须接受朝鲜拥核现状

  然而,朝美直接对话对中国来说是否好消息?沉丁立向本报指,朝美会谈这结果除了满足朝鲜所有预期目的外,也使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大幅削弱,他认为北京需要调整对朝关系与政策,和美国一样坚持半岛无核,但事实上接受朝鲜拥核现状。

  事实上,金正恩上台以来迄今未曾见过习近平,后者去年派出特使宋涛出访平壤,金也拒见,却在本周初接见韩国特使团,这令一直以来担负朝核问题「仲裁者」重任的中国地位大受动摇。《金融时报》东亚主编吉密欧(Jamil
Anderlini)指习近平迄今成功扮演「担忧的叔叔致力约束不听话的孩子」的角色,「习近平及其跟班会是对美朝峰会最不高兴的人」。他甚至将此与尼克逊访华来反制前苏联来做比较。沉丁立则认为两者不可比较,指朝美一直是敌人,会谈仅为通过接触减少敌意,而且相较于中朝对美的关系与作用,美国也不可能与国际形象不堪的朝鲜作盟友对抗中国。(明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