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中美贸易战开打,中国学者指出,当两个国家出现问题时,应对方式远比问题本身重要,中国方面讨论中美贸易关系,应正视美方的政治与制度基本面,「把情绪化放一放」,才能看清楚川普政府的政策核心。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16日举行第11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分组会议。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仇朝兵指出,讨论中美贸易关系不能过度情绪化,勿过度融入两国间的爱恨情仇,例如「把狭隘的爱国情怀放进去」。
他说,从美国总统川普竞选总统以来,中方对川普的各种错误判断一直延续到现在,认为川普是不靠谱的商人,出发点只为做交易等,现在回头看证明都是错误的。
他说,中美发展到现在,许多核心问题已存在十多年,其中贸易争议问题更为突出,其实欧巴马政府和川普政府欲约束其他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两个政府做法不一样,「但核心一样」。
他直言,中方讨论贸易战时,谈论的总是是否阻碍伟大复兴?以及是否为打掉「中国制造2025」计画?应关注背后的规则,像是美方关切由国家支持的企业将使美国企业无法与其公平竞争。
他呼吁应把情绪化放一旁,才能看清楚川普政府的政策,「不要因为跟平时想像稍违背,就以为出现天大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王文峰指出,中兴通讯问题上,川普政府态度反覆摇摆,可见川普没有非要卡死中兴通讯的决心。可见,看待美国对中国政策或战略,应该分出不同主体,一是川普个人以及他的执政团队,另一个主体是更广泛的主流战略界。
他说,中方必须好好理解美方各执行面对陆战略背后代表的究竟是不是川普个人及其团队的思维方式。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达巍表示,中美矛盾愈来愈深化,短期来看,过去一年,美国是主要变化者,但是从更长期看,过去十年则是中国。
达巍表示,为解决矛盾,有人问现在中国是不是能韬光养晦,或采取对美国妥协或收买的政策?
他说,美国很明显不愿意接受妥协,此外,中国短期内想透过政策或姿态调整达到妥协,从中国内部的内政外交问题也很难做到,美国还没有制订一个整体的「弱华战略」
,目前还是碰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