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借德国城市分析:欧盟应对一带一路无共识或被中国利用

  

       【熊猫时报讯】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德国城市杜伊斯堡(Duisburg)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影响下,逐渐成为欧洲物流枢纽,甚至被称为「德国的中国城市」。该文章分析借杜伊斯堡作例子,反映欧洲纵使对「一带一路」倡议有疑虑,但由于欧盟内部缺乏一致的共识,中国或将继续利用这类城市获取利益。

  报道指,杜伊斯堡原为繁荣的重工业城市,80年代随钢铁价格一同衰落。同一时间,该城市开始与中国建立关系,但仅限于初步交流。

  直至2014年,中国看准杜伊斯堡这个内陆港口的地理位置和基建设施,希望被用作为中国在欧洲的枢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教授陶贝斯(Markus
Taube)形容「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奇迹」。杜伊斯堡如今成为中国在欧洲的重要一环。两地有多达30班铁路往返。有当地的物流公司表示已增聘数十名员工,并指当地将有近4万个职位空缺。

  德前高官警告中国可分裂欧洲

  德国有专家认为中国在西方投资是为了形成经济依赖,从而换取政治上的支持和技术资源。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高级研究员魏登费尔德(Jan
Weidenfeld)称,「当技术转移完成,中国就会把欧洲的公司关闭。」而德国政府8月初宣布,将修法赋予政府更多权力阻止外资收购,就是针对中国投资。

  欧洲亦有声音表示忧虑,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发报告指北京的投资有可能削弱欧洲各国间合作,并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为例,指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加。德国前外交部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2017年也曾指出,「如果我们不针对中国制定政策,中国就会成功分裂欧洲。」

  杜伊斯堡官员:不能怪中国

  《华邮》亦指出,美国的态度使欧洲产生疑惑,令欧洲领袖在考虑经济现实后或会搁置对中国的疑虑。不过作为唯一能「实质地」与中国谈判的欧盟,仍未能就应对「一带一路」达成共识。杜伊斯堡负责中国事务的城市官员普弗鲁格(Johannes
Pflug),「欧盟在这事上完全失败。」又指「既然欧盟之间没有共同的取态,那么就不能责怪中国推进计划。 」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