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聚焦中美博弈】美國與多國貿易戰持續,美國製造業、農業等一向被視為最受影響,但意料不到的是,連美國人的飲食習慣都被扭轉。由於美國豬肉被多國視為首號報復對象,紛紛加徵關稅,令豬肉出口數量大減。不過,消化這批「滯留」在美國的豬肉需時,美國人可能很快會忘記雞肉的味道。
貿易戰展開未夠一年,美國豬肉已成大輸家。
首先,中國向美國豬肉徵收最高62%的報復性關稅;其次,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談妥新版《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後,墨西哥仍繼續向美國豬肉徵收最多20%的關稅。
高關稅自然令美國豬肉出口量劇減,最新數據顯示,美國1月至9月向中國輸出的豬肉數量,按年大減24%。
價錢太貴,令美國豬肉失卻國際競爭力,而最有效解救方法,就是政府官員經常掛在口邊的「出口轉內需」。
第一,刺激美國家庭對豬肉的需求。
美國農業部估計,來年美國在豬肉的人均消費會增加4.3%,遠超雞肉增長多達3.1個百分點。
這有賴多間美國豬肉商為售出這批「滯留」本土的豬肉,紛紛把豬肉製品減價促銷。加工肉類企業Oscar Mayer brand宣布降低煙肉的售價,Food Lion等零售雜貨店亦降低豬肉售價,令不少美國家庭都轉購豬肉。
有海外傳媒引述美國家庭主婦笑言︰
烹調雞肉的準備工作較多,轉購豬肉亦是好事,反正味道差不多。
第二,吸引美國餐廳轉用豬肉作主要肉類食材。
數據研究機構Datassential分析了75間美國連鎖快餐店的菜單,直至今年9月,它們一共推出54款新漢堡包,比去年同期增加3分1,但使用雞肉作配料的漢堡包卻大減14%。
由於豬肉價格減低,美國大型連鎖快餐店及餐廳為減少成本,樂得轉用煙肉、排骨等肉類。其中,Wendy’s帶頭更改餐牌,主打由3塊煙肉作配料的漢堡包。
美國與多國展開貿易戰,美國豬肉商可謂「有得亦有失」,但雞肉商卻慘變受害人,甚至可能如美國農業經濟學家羅尼克(Bill Roenigk)所言,美國大型雞肉商或結束連續27季獲得盈利的局面。
或者,貿易戰繼續打下去,美國人說不定會漸漸忘記雞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