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蓝雨
中国副总理、中美贸易谈判的中方首席代表刘鹤,已确定本月底率团前赴华盛顿,与美方重启高层级磋商。这被视为中美达成协议,避免贸易战全面升级的最後机会。但只要看看美方设定的议题,便知这轮谈判有多困难,要有成果谈何容易。
刘鹤今次赴美要「啃」一次艰难的谈判,这是众所周知的;其中困难之处,包括要在一次磋商里应付中美积习已久的贸易矛盾;而且,要面对的谈判对手,又是从里根时代走来的「大鹰派」--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
更重要是,美方今次摊开来要中国谈判的,其实是一份极不寻常、跟一般自贸协定很不同、甚至是没有先例的贸易协议。对中国而言,要在防范中美关系崩盘,以及守住中国国家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显得非常艰巨;对美国而言,则是要防范美股崩盘,又要逼中国让步,也不轻松(特朗普的推文的“潇洒”言论可以忽略)。
先谈中国方面。主要在於三点:
一是贸易协议涵盖采购清单
传统自由贸易协议旨在降低签约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通常来说,此类协议内容不会包括特定的商品采购,更不会划设量化指标,要求一方向另一方购买特定金额的货物。
因此,美国「胁迫」别国购买美国货的要求,不仅罕有先例可循,更无疑会令采购国感到不体面。但据报,中国已经同意增购美国商品和服务,包括大豆和能源产品,以满足美方诉求,这被视为中方一大让步;彭博社指中国的采购额或达万亿美元,只是希望分6年完成、到2024年把美中贸易赤字降至零。
但有报道指,美方对此仍不满足,要求在两年内完成采购。观察人士指,中方是否有空间作更多让步,似乎是一大疑问。笔者看,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
二是美方以制裁+谈判推进协议
一般而言,贸易协议的磋商与达成,前提是各方平等地提出条件、自律地遵守协议条款;但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是先向中国商品加徵关税,以此迫使中国改变在贸易、补贴和知识产权领域的做法。这是对中国的变相进行经济制裁。
其实,200年历史的美国试图以「城下之盟」迫使5000年历史中国就范,恐怕有反效果,反会收窄中国的让步空间、尤其是中国要保住自身的国家尊严。西方舆论都说中国的民族主义崛起,刀都架脖子上了,还能不崛起吗?西方的政治精英还活在1840年吗?当然,话又说回来,贸易就是讨价还价的,中国古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是争端调解机制对中国不公
许多自由贸易协议,都会建立相应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应付签约国之间的合规争议,其中主要是通过成立仲裁小组、以类近法庭模式,化解与讼双方的矛盾。
但路透社日前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正在寻求定期审查中国兑现贸易承诺、改革贸易方式的进度;如果美国认为中国违反了协议,美方可能再次诉诸关税。美方此举是以美国单方审查,取代中美双方平仲裁,对中方而言颇有「羞辱」意味,中方会否接纳,实在是偌大的问号。笔者看,美国在中兴身上尝到了甜头,对中国也想照葫芦画瓢呢,不过,那只是美国一厢情愿而已,特朗普叫中国“别闹了”,笔者看,这话也十分适合美国的政治精英。
可以说,刘鹤今次赴美磋商,还真是货真价实的「鸿门宴」,如何在守住国家尊严与利益,与早日结束贸易战、防范中国经济进一步受打击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对他的一次重大考验。
在刘鹤赴美前夕,美英3间媒体分别引述不同消息来源,指白宫叫停了一次中美高层磋商的「预备会议」,原因是两国在知识产权等领域谈不拢。中方原计划本周派遣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和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前往美国,与美方举行「预备会」,为稍後更高层级谈判扫清障碍的。所谓空穴来风事必有因,加上美方官员并无斩钉截铁否认这个报道。这一场景,反映特朗普政府在核心问题对华决不让步,中国副总理刘鹤下周赴美谈判,形势更见凶险。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对这些报道的回应。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接受CNBC电视台访问时,指这个「故事」并非真实,认同「从来没有一个计划了、而又决定取消的会议」,并称言美方跟中国的沟通十分畅通,正为刘鹤月底前来华盛顿谈判作准备。
但只要仔细推敲这段话便会发现,库德洛其实并没有否定一个可能性:中国的确曾提出在刘鹤访美前,能否举行一次「预备会」,只是美方没答允、双方从没就此达共识;因此会议开不成,也不算「取消」会议。这便是库德洛口中说的「我们从来没有一个计划了、而又决定取消的会议」。
在这些蛛丝马迹里,反映出中美在知识产权及经济结构等关键问题上,分歧仍然巨大、看不到立即能够弥合的可能性。
事实上,路透社报道美方煞停「预备会」的消息时,引述顾问们指,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通过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来提振市场,但他未必会为了达成协议而软化自己的立场。
一名不具名的美国官员说,「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关切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解决」。这句话,大概预示刘鹤下周访美,将要面对一次艰巨的谈判。其实说艰巨,还因为刘鹤的谈判对手是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这个白宫鹰派悍将,也是冷战遗老。笔者认为,就技术性谈判而言,中国方面加上做客未必占上风。但刘鹤副总理有最大的底气,就是背后有伟大的国家。
这一轮谈判与去年不同,美国首席谈判代表换了白宫「强硬派」领军人物、从里根时来走来的莱特希泽,而非「温和派」的商务部部长姆钦。
与姆钦相比,莱特希泽更关注的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国企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且其主张通过徵收高额关税对中国施压--即中国一日不改变,休想撤销关税措施。莱特希泽还是阻止特朗普放软的幕后之人。
中国如按美国单方面的期望作结构改革,诸如停止对国企补贴,恐将动摇中国政经稳定根基;因此,刘鹤下周赴美也很难在这个领域作出过多承诺、满足莱特希泽及其美国的胃口,中美要谈出成果有很大难度,更遑论要美方停止挥动关税大棒。对此应有心理准备。
中方当然深知这个窘局,因此中方拟对美国作万亿美元采购,似乎是为解困而祭出的王牌--美方谈判代表团成员之一的姆钦,已证实中方提出额外向美国购买1.2万亿美元的商品与服务。这张牌,笔者认为是为白宫团队内讧夺身订造的一张牌–白宫一直存在鸽派,鹰派之争。
为何说这是王牌?因为这张牌或许可以分化美国谈判团队、以及与谈判相关的利益群体;美方对华的内部分歧一旦扩大,中方便有更大空间、争取更多国家利益。
须知「鹰派」莱特希泽虽是美方的首席谈判员,但他仍受制於其他谈判团成员,包括「鸽派」商务部长姆钦等,而姆钦又一直被指代表着美国华尔街金融精英、商界巨头的利益。
因此,中方这万亿美元天价采购,正可以实实在在、能量化的利益(诱因),凝聚谈判团队的温和派、乃至背後的利益攸关者,向莱特希泽代表的强硬派施压,要求美方让步,尽快与中方达成共识,让他们可早收谈判成果。
这一幕如出现,将压缩莱特希泽要求中国作结构改革的空间--其中一个可能性是美方作阶段性的贸易妥协,先收获中国采购美货的红利,放松对部份针对中国的制裁措施、诸如暂不提高针对中国货的税率,结构改革可容後持续谈判。这样一来,中国至少可赢取时间,更有弹性地应对这场贸易角力。
事实上,白宫内部在对华政策上一直有不同声音,阿根廷「习特会」期间,特朗普点将莱特希泽领军谈判团队,但昔日首席代表姆钦则继续留在团队中,估计继续发挥重要影响力。这一奇特的谈判人事组合本身就包含着矛盾冲突,让中国可以有空间从分化中、谋求更大利益。
但当然,事态不能完全乐观,中国要守住国家尊严与利益,手上的牌委实不多,但如能巧用万亿美元采购这张王牌,是有险中求稳的机会的。这张万亿美元采购「分化牌」,算盘能否打响仍有许多干扰因素,是成是败尚难料,当中决定性因素就包括特朗普的取态。
有趣的是,特朗普是十分看重美股升跌的,因为美股涨升能证明其政绩,能换成选票。所以中美的谈判,美股或是特朗普的软肋。
最近一个多月,中美贸易暗涌乍现,不断冲击着美股。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明白中美贸易战对股市的影响,故希望双方早日达成协议以提振市场。
在美股大幅波动的背景下,特朗普不止一次乐观描述,与华谈判进展顺利,甚至称一旦中美达成贸易协议,美股将回升,凸显特朗普明白,中美贸易关系持续紧张对股市的影响,在华尔街压力下,他也希望通过与华达成协议来提振市场。
不过,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在CNBC的最新访问中重申,强制转让技术、窃取知识产权及外资持股限制等,仍然是特朗普最关心的议题。
中美在一些关键的结构性问题上仍然相距甚远,而这些问题又对达成协议至关重要。考虑到此时此景,美国政府还在歇业,在已经有报道指政府持续停摆,美国首季经济零增长之下,特朗普极有可能暂时放中国一边,笔者认为,美国经济的议题,肯定比中国议题要优先。拿着中国的“王牌”,特朗普会不顺水推舟吗?可以预测特朗普在刘鹤还没走,就兴冲冲地发推文,宣布“胜利”了。
剧情大概就这样吧。最后,笔者从刘鹤副总理来去匆匆的行程来看,一切已有结果了。
(2019.1.24猫眼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