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4日,《紐約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稱,華為正準備就《國防授權法》中禁止銷售華為產品條款,向美國法院提請司法覆核。
除此之外,華為亦在美國展開公關戰,除在《華爾街日報》內6個主要報章刊登巨幅廣告,呼籲公眾「耳聞為虛,眼見為實」,邀請美國記者前往深圳總部訪問。
結合華為成立三十餘年來的低調姿態,以及近幾個月的「逆來順受」,近日表現頗有「絕地反擊」的意味。
據媒體報道,華為集團準備在美國總部所在地的德州遞交相關申請,挑戰《2019年度國防授權法》中「任何使用華為及中興技術企業,不可同國防部合作」的規定。華為方面認為:這一條款在未經審訊定罪,且無掌握實質證據的情況下,懲罰個別企業,屬於褫奪公權(bill of attainder)行為;因而申請聯邦法院判處相關條款違憲。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同訴訟一齊進行的還有宣傳戰。一直以來,華為都在歐洲和大洋洲國家投放大量公關資源,在新西蘭投放的廣告「沒有華為的5G,就像缺少『全黑隊』的橄欖球賽場」更傳為佳話。(新西蘭橄欖球國家隊「All Blacks」多年蟬聯國際比賽冠軍,為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
上月底,華為公關戰亦在美國發力:包括《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在內7間美國傳媒均刊登華為全版廣告,標題作「耳聽為虛 眼見為實」(Don’t believe everything you hear. come and see us),呼籲讀者不要盡信針對華為的不實指控。除此之外,華為還高調邀請當地傳媒前往深圳總部參觀。
華為2月28日在美國多家主流報紙整版向全體美媒發出公開信。(網上圖片)
進入2月前,華為在面對美國政府攻勢時顯得特別低調。當孟晚舟被加拿大逮捕後,華為聲明僅提及「相信加拿大司法體系將還其清白」;而當美方就華為涉嫌偷竊T-mobile機器人技術提請檢控後,華為也只簡單發出聲明,否認相關行為。一段時間內,「佔據主動權」的更多是華府:從逮捕孟晚舟,到施壓盟友放棄使用其設備,再到提請訴訟,可謂刀刀見骨。
但最近一個月,除了司法戰和輿論戰,華為的態度似乎也硬氣許多。任正非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世界離不開我們,我們在技術上佔優勢」,更否認美國打壓會令華為陷入困境「西方不亮東方亮,黑了北方還有南方」。而造成這樣態度轉變的原因究竟為何?
任正非表示,「任何困難都阻止不了我們前進,也許極端困難的外部條件,把我們逼得更團結,把我們逼得更先進,更受客戶喜歡」。(資料圖片)
美國戰略失焦予華為反攻機會
過去幾年,儘管美國政界精英已形成一股「反華共識」,但美國民間對中國態度仍保持正面。蓋洛普去年2月的一項民調顯示:約53%的美國人對中國抱持好感,超過大致反感的45%。而CNN兩週前一項網上調查亦現實:61%的美國人認為對華為的打壓「存在政治動機」,只有不到三成受訪者認為其產品並不安全。在朝野兩黨均懷有敵意的情況下,低調斡旋顯然不如高調「訴諸人民支持」有用。
另一方面,美方近來對華為打壓「減辣」,也成為華為鞏固話語權的契機。2月22日,特朗普在Twitter發文表示「我希望美國通過競爭獲勝,而不是阻止當前一些更先進的技術。」。與此同時,原本被施壓禁止華為入境的國家也紛紛轉變立場:德國同意在同中國簽訂互不進行間諜活動的協議後,開放華為落地;英國也同意華為5G設備入網,唯需遵守不超過50%份額的規定。
由美國發起的反華為聯盟似有鬆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Twitter的貼文亦似有軟化迹象。(美聯社)
而特朗普本人似乎也有將美國短期戰略重心,由華為及對華貿易戰,轉移至對歐盟、日本等國的汽車關稅上來。如果成事,當前阻擋在華為面前的似乎只剩下政府內鷹派,及部分民主黨人士,當初「特朗普+政府高層+反對黨+海外盟友」團結一心施壓華為的情況已不復現。隨著力量對比發生變化,華為自然有更多「硬氣」的資本,而此時北京政府想必也希望華為向美國施壓,以利臨門一腳的中美經貿談判,乃至「營救孟晚舟」的行動。
只不過,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外交重心和政策的改變可謂家常便飯;而在對華鷹派聲音處於壓倒性優勢的華府,無論將來上台的是哪位總統,想必都不會對華為採取太友善的政策。利用這一段「戰略喘息期」爭取美國民心,加緊佈局市場,才能應對隨時捲土重來的暴風雨。
(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