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看风云:血染留欧路,留欧派上演苦肉计?

 蕭看风云:血染留欧路,留欧派上演苦肉计?

 

      
在英国即将举行脱欧公投的最后时刻,炽热的选情突然变得死寂。源于英国发生26年来首次国会议员被刺杀事件,这位议员是留欧派。

  虽然当局昨仍在调查凶手动机,但分析指,考克斯遭冷血杀害,会为留欧阵营换来同情票。

     
正如昔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二颗子弹改变选情;又或追溯到更多刺杀历史事件,都带有政治目的,绝非随机或精神病发作所为。这次刺杀事件,笔者认为也不例外。

      
误导一:当地媒体指,梅尔有长期精神病患纪录,他被捕后向警方承认感到被人孤立及与社会脱节。其友人指,梅尔不热衷政治及公投。梅尔的两名弟弟亦声称,他从未表达对英国的看法,也没有任何暴力、政治或种族倾向,对事件感到难以置信。

      
点评:街上人来人往,凶手专挑一个国会议员,还是一个留欧派,这不可能是巧合,所以说这个凶手是精神病患者,是真正的幕后元凶为事件后续发展留下一条生路,或制造多一重迷雾。现场抓捕照片显示杀手很冷静。

 

      
误导二:媒体揭出梅尔人生另一面,指他曾订阅一份南非出版的极右杂志,内容宣扬反多元社会、白人至上。他亦是美国新纳粹组织「全国联盟」的忠实支持者,他还从美国右翼组织购买了製造手枪和炸弹的指南。

       
点评:这是媒体引导社会给杀手定型,塑造成一个极右分子形象。但大家细看,这人只处在兴趣阶段,右倾到何种程度没人知道,也并没加入右翼组织,若只因右翼思想就去杀人,理由十分牵强。其杀人后高叫“英国优先”,但即场被捕后却对警员说感到被人孤立与社会脱节,这言行是十分矛盾的。按道理,他杀人时高叫“英国优先”,被捕时就应发表“英国优先”的伟论,利用媒体宣扬右翼思想。其言行矛盾说明,喊“英国优先”只是一句台词,被捕后却对警员说“感到被人孤立与社会脱节”,丝毫没有右翼思想,佐证其右翼分子身份并不真实。

     
那么,是谁让他刺杀时,高喊“英国优先”口号这句台词的呢?这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一般来说,事件能达到什么目的,谁是达到这个目的的获益者,这才是解开事件来龙去脉的关键所在。

      
回到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英国脱欧公投,案发前的民调则显示脱欧派领先留欧派六个百分点。在即将举行的公投,这个民调笔者认为才是这次刺杀事件的导火索。目的是利用刺杀事件,改变脱欧派领先的局面,因为刺杀事件可以达到二种效果:一是证明“右翼主义”的“危害”和“暴力”;二是以同情分吸取中间摇摆不定的公投票,最终在公投时逆转留欧派的劣势。事后美国波士顿大学英国政治学者戈德斯坦(Erik Goldstein)称,留欧派或得到同情票,若证实疑犯反欧盟,部分民众会担心脱欧派有激进势力,从而放弃对其支持。

      
另一个关键是,右翼主义者或叫脱欧派目前领先6%,根本没必要多此一举去杀人。反而只有落后者(即留欧派)有动机,欲制造某一事件,进行逆转。

      
说到这,笔者可以概括为,真正的杀人者,是留欧派势力。但这个势力范围就很大了,根本不只是英国留欧阵营,还有欧盟,还有美国,都是留欧的主张者。那么,谁才是教唆杀手行凶时,高喊"英国优先“,嫁祸右翼阵营的真正指使人或组织?答案永远没有。若杀手”供认“,则会被定为”精神病患者“关禁闭(这就是指使人给事件留的一条生路,法庭判为精神病所为的话,一切将不了了之,这个结局可能性最大)。

      
当前世界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泛起,全因自认为“政治正确“的跨国集团和财阀欲建立“单一世界影子政府“,欲将一切按照其标准”全球化“,对各种不同文化和异见政府进行清除和压制所导致。对这些跨国集团和财阀,并不想英国脱欧,欧洲合并,控制一个欧盟总部,比控制分散的数十个欧洲国家更高效。

     
或许有人说,美国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欧盟存在,所以不断打压欧元。这不是一个好看法。没有欧盟,美国更无力单独对抗中俄,俄罗斯更可能对欧洲分而治之,建立亲俄的欧洲阵营。这是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大国如英法等所不愿看到的格局。而且,在美英法等看来,欧盟不复存在,俄罗斯势力会加速壮大,没有欧元,人民币将迅速填补其留下的空白。因此美国人对欧元不是采用打压策略,而是控制策略,达到既能制约人民币,但又不影响美元地位的局面。这些才是英国留欧派,国际势力留欧派对英国留欧,从而保持欧盟存在的真实想法。

      
不过,全球民族主义的泛起,打乱了这些想法,民族主义潮流已经打开闸门,一发不可收拾。打开这个闸门的始作俑者,有一个名字,叫共济会。

      
英国国会留欧派议员被杀事件,悲情会影响投票者情绪,可能成为留欧派反击脱欧派的转折点。共济会再次成为历史赢家。而英国不管脱不脱,都出现社会二极分化而永无宁日的政局,社会撕裂已经形成,就卡梅伦批准公投那一刻起,英国已经成为自己的输家。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