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後一蹶不振 中國能為伊拉克提供「援手」嗎?

【熊猫时报讯】伊拉克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剛剛訪問了中國,他在北京說:「我們屬於亞洲,我們希望成為亞洲崛起的一部分。」伊拉克戰爭結束已經16年了,這個中東國家仍然一蹶不振,其制度和結構均阻礙國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困難源於薩達姆政權的垮台,以及美國出兵干預之後又撤軍帶來的混亂。

阿卜杜勒-邁赫迪曾經在法國巴黎的索邦大學(Sorbonne)學習經濟。他在訪問中指出,2018年,中國已經取代印度成為伊拉克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超過300億美元。他說,如今伊拉克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石油供應國。

用石油出口換取基礎設施

在阿卜杜勒-邁赫迪訪問期間,伊拉克和中國簽署了8項協議。在伊拉克財政部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簽署的合作框架之下,這些協議涉及道路、鐵路網絡、住房、港口、醫院、學校、水壩、能源和運輸等多個項目。根據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的報道,這份信貸框架協議開始執行就將投資100億美元,用於修建從伊拉克輸送石油到中國的基礎設施。

這些基礎設施由中國公司承建,伊拉克則承諾每天向中國提供10萬桶石油。中國的海隆石油技術服務公司和伊拉克的鑽井公司合作,組建一家合資公司,在伊拉克全國範圍內鑽探石油,包括世界最大油田之一的馬季努恩(Majnoon)油田。

伊拉克媒體引用本國經濟學家加德勒.阿塔爾(Ghadeer al-Attar)的話說:「總理的訪華對伊拉克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能與中國建立重大項目合作關系,為伊拉克帶來經濟革命。」

這些協議還包括伊拉克電力和制造業方面的合作,以及在巴格達大學建立中文圖書館。伊拉克工礦業部長薩利赫‧阿卜杜拉‧朱布裡說,協議內容之一就是在伊拉克建立伊中聯合制造城市,生產達到「世界標準」的商品。

伊拉克電力部與中國重機集團簽署了一項協議,該公司已經在伊拉克從事建築工程,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薩拉丁燃油電站的建設。

國內抗議動蕩

阿卜杜勒-邁赫迪一年前就職時,誓言要打擊腐敗,重振經濟。但是,持續不斷的抗議活動讓他難以實現這一抱負。

世界銀行預測,到2020年伊拉克經濟將增長8%以上,貧困率將降至22%以下。它認為,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有助於伊拉克增加石油銷售,而敘利亞邊境重新開放,以及沙特阿拉伯邊境有可能重新開放,都將進一步促進伊拉克的石油出口。

近段時間以來,伊拉克政府忙於為貧困階層提供工作機會和資金支持。它還承諾向低收入家庭分配土地,建造10萬套住房,補貼15萬失業人員,並提供為15萬失業人員的培訓機會。

伊拉克議長穆罕默德-哈爾布西(Mohammed al-Halbousi)表示,所有擁有碩士學位的伊拉克人都將登記在教育部的薪資單上並得到收入,在與「伊斯蘭國」戰斗中失業的安全部隊成員將被重新雇用,服務於政府的合作工將獲得穩定工作。

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有待解決

伊拉克90%的財政收入來自石油。在2014-16年度石油價格暴跌之後,伊拉克采取了一些措施來解決其經濟問題。其中包括,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指導下,消減政府部門的工資開銷,暫停政府雇傭,增加稅收等。

伊拉克基礎設施匱乏,然而這方面的建設只能得到政府預算的極少部分。自2003年以來,本應進入國庫的大約4500億美元流入了官員裙帶關系、白手套承包商和軍官的錢袋。有些軍官還編造士兵名冊來騙取薪水。

批評者認為,油價在2018年開始恢復以後,以上提到的改革措施就失效了。2019年政府預算從2018年的880億美元增至1118億美元,增長率為27%。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18年伊拉克經濟在2018年萎縮了0.6%。

2017年之後,伊拉克政府再也沒有發布失業數據。當年失業率為13%,青年失業率同比幾乎翻了一番。很多人認為,這是問題根源所系,一切都得從就業開始。

 

题图:美国陆军士兵在巴格达绿区巡逻时走过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巨型铜像。(2009年3月20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