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新冠病毒疫症全球大流行之下催生「抗疫外交」,中國、俄羅斯及歐盟近期均施展軟實力,以送贈口罩、派出專家等抗疫援助,實現或部署其外交政策目標。塞爾維亞傳統上親俄,跟中國關係向來友好,也正申請加入歐盟,中俄歐如何爭相援助被視為這場外交戰的縮影。與此同時,標榜「美國優先」的美國特朗普政府則未見積極參與。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3月15日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同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暗示禁止向歐盟境外輸出醫療補給物資。武契奇反應激動,對國民說:「歐洲團結並不存在。那是童話。我給唯一可以提貨幫助的人寫了一封特別信。那就是中國。」
中國隨即作回應,中方6人醫療專家團3月21日飛抵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獲總統率內閣成員在機場鋪紅地氈隆重迎接。武契奇還親吻中國國旗,稱中國為塞爾維亞的「兄弟」,他說:「中國專家是戰勝疫情的第一批人,從今以後,他們說什麼,我們就照做。」俄羅斯也派出軍機向塞爾維亞送物資。
中國動作頻頻 西方猜忌
歐盟3月底為塞爾維亞提供了40噸醫療物資,及撥出了遠遠超過中俄總和的9300萬歐元援助,加上過去20年給予塞爾維亞的援助達4.5億歐元都高出中俄約100倍,可是印象分似乎仍遜於在疫情危急之中高調雪中送炭的中俄。貝爾格萊德街頭近日有着親政府報章贊助、標示「感謝您,習大哥」的醒目廣告。塞爾維亞總理還計劃在疫情過後立碑紀念塞中友誼。
「抗疫外交」被認為是相對「本小利大」的宣傳戰,中國的救援成為西方的注視焦點。中國除塞爾維亞外,還派遣醫療隊前往柬埔寨、伊朗、伊拉克、老撾、巴基斯坦、委內瑞拉、意大利和菲律賓等國,亦向大約90個國家捐贈或出售抗疫物資,以及分享抗疫經驗和知識。路透社說,這些舉措是中國長期努力的舉動之一,旨在對外採取善意的姿態,消除外界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擔憂。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中國學院院長侯秉東(Gordon Houlden)稱,中國毫無疑問會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去進一步申張國家利益,「這包括輸出其治理模式,在今次情况下便是傳染病學方法學」。
然而,中方舉動並非一面倒獲好評。德國《世界報》周日報道,德國聯邦憲法保護辦公室確信中國正積極「洗白」,大力宣傳其在協助西方抗疫的工作,建立「可靠伙伴」形象。英國《每日郵報》3月28日援引英國政府人士的話說,相信中國向各國提供的是「掠奪式援助」;法國《費加羅報》同一天也刊登評論,質疑中國以戰勝病毒之姿,掩飾耽誤全球防控疫情時機之責,現在更在吹噓「中國方案」發動輿論反攻戰。
北京強調人道主義施援
對於西方質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上周四(9日)回應時強調,中國是本着投桃報李和人道主義精神援助他國和分享抗疫經驗。
(衛報/路透社/法國國際廣播電台/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