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重塑对中国及亚洲意味着什么

 

【熊猫时报讯】许多人预测,由于远程办公革命和其他社会经济变化的发生,后Covid-19时代的世界将会不同。但商业和工业的整体格局可能在关键方面发生改变。

随着对Covid-19的长期影响以及伴随而来的地缘政治变化的详细分析开始出现,情况将会有多么不同才会慢慢浮出水面。特别是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意义将是巨大的。

将改变经济格局的不仅仅是大流行的余震。特朗普的贸易战、美国和中国之间不断加剧的紧张关系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活动两极分化,再加上日益加剧的安全担忧,这些因素也将成为决定性因素。

全球生产和供应链的结构可能会发生根本变化,导致基础设施连接和人员交流发生变化。与其说这是一个勇敢的新世界,不如说是一个防御性更强的世界——本地化生产将与更多的保护主义态度相匹配。

2011年,当时担任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行长的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率先表示了对供应链的担忧,此前福岛地震表明,供应链在受到破坏时是多么脆弱。但目前面临的威胁(政治、安全和后勤)要大得多。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所指出的,“冠状病毒危机暴露了现代供应链的脆弱性”,而“迫切需要设计更智能、更强大和更多样化的供应链,是这次危机的主要教训之一”。

世界银行(World Bank)在其《2020年世界发展报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for 2020)中专门对供应链进行了剖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对供应链进行了分析。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是最全面的报告之一。它表明,这一流行病将“加速全球贸易关系的根本转变,尤其是在亚洲”。

全球化制造业的概念(管理顾问大前研一称之为“无国界的商业世界”)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正在瓦解,并转向保护主义,例如回流(将工作带回国内)和“及时”(Just in time)全球生产模式的终结。

这对企业和股东的全部影响或许尚未完全理解,但显然会让做生意变得更加困难。正如穆迪(Moody ‘s)所言,工业产品的供应安全将“超越成本和效率问题,成为政府和企业的首要目标”。

供应链(通过这种方式,在不同地点和国家的无数大大小小的公司为最终产品提供投入)将变得更加以地区为中心,“导致一个更加分散的全球贸易体系,拥有更多类似产品的供应商”。

穆迪表示,重点将是建立“稳健”的供应链——即通过增加库存和增加供应商多元化,在危机期间维持运营的能力。

另一个关键目标将是避免风险集中,而一个主要风险来源是“对中国生产商的依赖。2019年,中国占发达经济体进口总额的20%至30%,尤其是美国、欧盟(EU)、日本和韩国。”

从现在开始,在决定供应来源的位置时,安全问题很可能会显得突出——“安全”已成为包罗万象的术语,涵盖了从公共卫生产品、食品供应、信息技术、某些类型的制造业到能源等方方面面。

中国也严重依赖从发达经济体进口的某些资源和技术产品。例如,芯片进口额超过了石油进口额,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商品。

中国在许多行业的供应商中占据主导地位,这让它面临着一些企业从供应国转向供应国的风险,但穆迪表示,这一战略在短期内的实施是有限的。

“将过去20年在中国建立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其他新兴经济体,将是既费时又昂贵的。中国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资本存量的绝对规模将很难复制到其他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内市场,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继续增长。在中国建立了生产能力、以服务国内市场的企业,将最不可能寻求转移供应链。

穆迪补充称,经营环境良好、制造业产能强大、出口与中国高度相似、劳动力资源丰富、地缘政治风险不大的经济体,将受益于中国以外的多元化。“泰国、越南、台湾地区和马来西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华尔街文摘译 – 原文 SCMP — 2020年8月16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