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预测大流行可能终结全球化 国际合作性质和规则正发生变化

 

【熊猫时报讯】西方政界人士和领导人一直在谈论冠状病毒大流行给中国带来的后果,但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增强本国经济的弹性,因为封锁暴露出供应链的严重弱点,特别是那些制造医疗设备的供应链。

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表示,政策制定者应将去全球化视为关注供应链的弹性,而不是就业保护。曾任 IMF 副总裁的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Mohamed El-Erian)预测,全球化程度将降低,动态生产率将降低,工业集中度将提高。他认为各国应该共同努力,遵守“全球化规则”。

几年前中国实施蓝天政策时,全球经济就面临着阻碍全球化的缩影。中国禁止回收国际有一定污染水平的废料,而这些废料很难被国际伙伴实现。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行业斗争,可回收货物被从中国港口拒之而去,被送往其他亚洲港口,或者被送回原产地港口。由于缺乏全球化的回收,美国进行了一些创新,增加了国内对回收产品的加工,但总体而言,回收行业尚未恢复到满负荷运转。

正如政客们指出需要关闭港口以阻挡冠状病毒一样,许多其他行业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诺贝尔奖得主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希望,这种病毒可能成为新兴经济体与中国竞争的一个亮点,就像东南亚其他国家能够处理一些被中国拒绝的循环利用一样。

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 ‘Neill)和杰弗瑞•萨克斯(Jeffery Sachs)并不认为冠状病毒是全球化的一个有意义的终结。奥尼尔并不认为苹果公司会停止向中国消费者销售 IPhone,他举了苹果公司不太可能停止在中国销售 IPhone 的例子。萨克斯(Sachs)认为,更偏远的劳动力可以帮助最聪明的人从事更多的工作,从而增加工作的全球化性。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指出,我们的集装箱经济并不是Covid-19病原体的内在传播者,因此它不太可能改变。他警告说,可能受到影响的是与跨越国界制造产品相关的人际关系。

来源: CNBC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