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捧不贬,在此基础上审视中美这场对抗

1、今天读的这篇文章,题目是:The Chinese Challenge: America has never faced such an adversary,中国的挑战:美国从来没有面对过这样的对手。该文发表于《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2020年春季刊,由《修远基金会》公众号编译并发表。

 

2、读这篇文章并写这篇笔记的目的,如题目所表明的,我们如何力争在既不故意唱衰美国,也不故意唱衰中国的前提下,对当前中美之间的对抗,做出一个准确点的判断。

 

3、众所周知,就国内的舆论而言,在过去的几年中,厉害了我的国,成为舆论的主旋律,同时尽量唱衰美国。而在最近几年中,舆论似乎又倒向另外一边,唱衰中国。我觉得,无论是哪一种,无论是故意唱衰谁,都不利于对当前的局势做出准确的判断。

 

4、这篇文章体现了美国部分精英对中国的认识,对中国挑战的认识,尤其是美国应对这种挑战的思路。其中的一些角度和看法,是新颖而独特的。这对于认识美国战略思想的转变,是很有意义的。前一段时间,蓬佩奥讲,与中国的对抗不是冷战2.0,从这篇文章的观点中,可以窥见其中的一些含义。

 

5、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这篇文章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现在都是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就中国而言,几千年来,中国内在的弱点,使其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内部。自公元前3世纪中国统一以来,我们正处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中国正在向外发展——但不想统治你们。就像《星际迷航》(Star Trek)的博格人一样,它想同化你。在这里,我们可以注意一点,如果将文中的统治与同化作为一对对应的概念,同化这个概念可以体现他们眼中中国挑战的特点:同化而不是统治。担心的点是在同化上。

 

6、就美国而言,文章用了这样一个类比:精神病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übler-Ross)描述了悲伤的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在过去十年中,美国一直否认中国已崛起为一个全球大国。我们无法相信一个世世代代被视为贫困代名词的国家能够与我们竞争。随着特朗普在2016年当选总统,我们已经转变为愤怒。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不久就会讨价还价。

 

7、问题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将会发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对抗?蓬佩奥说,不是冷战2.0,不是冷战2.0的对抗是一种什么样的对抗?就此而言,我特别想了解,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的精英们是怎么想的。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这方面的内容。他们是如何想象这次的对抗与当年美苏冷战的差别的。

 

8、作者在题目中就表明了这一点:中国是美国从未面对过的一种对手。也就是说,中国与苏联是不同的。不同的什么地方?文章说:美国战略家们似乎认为我们在和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打交道。要是有那么容易就好了!中国是完全不同的。苏联共产党人对他们最有才华的科学家说:“发明点新东西,我们会给你一枚奖章,也许还会给你一个腊肠。”中国说,“发明新东西,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然后成为亿万富翁。”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有285位亿万富翁——包括阿里巴巴的马云,他和其他许多亿万富翁一样,都是共产党员。身处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马克思主义者,比全中国都多。我们面对的可不是喝醉的、腐败的苏联官僚,而是从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最聪明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精英。美国面临着更令人生畏的事物: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它务实、好奇、适应性强,而且饥肠辘辘。

 

9、接着,作者从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的崛起与实力。在经济方面,作者说,自章家敦(Gordon G. Chang)2001年出版畅销书《中国即将崩溃》(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以来,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五倍。曾经是第三世界贫民窟的中国城市已经发展成为看起来像科幻电影场景的钢铁玻璃巨人——不仅仅是上海、深圳和广州,还有像成都和重庆这样的内陆城市,每个城市都有3000万居民。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放缓至每年6%——约为美国增长率的3倍。作者说,中国的数据,是为了让事情看起来更好而伪造的吗?别妄想了。经济活动的基本指标,如电力生产、货运和关键工业项目的生产都是可以核实的,它们密切跟踪报告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10、在军事方面,作者指出,最显而易见的是可行性问题:中国在火箭、超高速滑翔导弹、潜艇和其他军事技术上倾注了大量投资,这些技术可以阻止(外部军事力量)进入中国海岸及其周边地区。悉尼大学2019年的一项研究警告称,战争爆发后几小时内,中国的导弹力量可能会压制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大部分资产。即使我们希望对中国采取军事手段,这条路也走不通。

 

11、在科技方面,作者说,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首次成功吸收了西方科学和工程精英中的关键群体,并利用他们实现其全球雄心。移动宽带仅仅是一个开端。中国的目标是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拥有“控制点”。试想:工业机器人通过5G网络相互交流,并利用人工智能设计生产技术,而无需人工输入;医学诊断利用了10亿人不断更新的生命体征和遗传史;由穿着白大褂、戴着虚拟现实护目镜的技术人员指挥的采矿机器人;宽带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使得其他十几种颠覆性技术成为可能。此外,中国现在培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比美国、欧洲、日本、台湾和韩国加起来还要多,是美国的六倍。在此基础上,中国可能领跑第四次工业革命。

 

12、作者没有忘记指出一点,中国在经济上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可能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中国的债务负担比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略高一点,和美国差不多。一些分析师称,中国经济将遭遇一场令其元气大伤的债务危机。但是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观点。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中国和美国的债务负担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在于谁欠谁的债。中国的中央政府债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但美国的中央政府债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0%。相比之下,美国私人企业债务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左右,而中国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0%。当然,作者也承认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

 

13、作者认为,在上述背景下,美国对中国全球雄心的回应已经失败。这次失败有两大原因。首先,我们长期低估了中国的能力和雄心。其次,我们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国将大量资源投入基础研究、科学教育和基础设施。相比之下,在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对基础研究和科学教育的投入已经缩减到大约一半。中国的经济就像一只大黄蜂,不应该会飞——但是居然会。美国评论员很难解释中国的成功,所以他们假装中国不存在,或者,如果存在,也不会长久。

 

14、作者说,中国的挑战是巨大的。我们正在与14亿聪明勤劳的人竞争。我们早已不可能用中美技术能力的一对一对比来解释战略平衡了。中国已经招募了几十万名西方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1960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0%。现在它占24%。更重要的是美国在高科技工业生产中所占份额的下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从1999年的18%下降到2014年的7%,而中国从3%上升到26%。

 

15、如果更有历史感一些:如果我们用“帝国”这个词,来唤起人们对军事征服和殖民占领的记忆。但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实体:它的目标是同化和间接控制,而不是帝国统治。它避免了帝国对外国军事承诺的过度干预,并试图通过在贸易和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来锁定自己的影响力。美国对中国没有简单的回应方式,没有快速的解决办法,也没有捷径。世界从未见过像中国这样的全球突破。它将改变这个星球上每一个居民的生活,包括美国人。

 

16、作者设想的可能应对思路是什么?美国能继续作为世界上最强大、最有生产力和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吗?我们以前也曾面临过这种挑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民主国家的军力压倒了轴心国;在太空竞赛中,我们克服了早期俄罗斯人的领先优势,将人类送上了月球;在里根政府时期,数字革命超越了俄罗斯在军事技术上的虚幻优势。我们需要像约翰·肯尼迪的登月计划和里根的战略防御计划那样的全国性努力,来恢复美国在高科技制造和军事应用方面的决定性优势。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如果中国超过美国——我们将会退居二线,就像20世纪的英国一样。我们将变得更穷、更弱、更不安全。从这里面,我们也许可以窥见这场对抗的某些要素。

 

17、如果仅就上面该文作者表达的看法而言,还是多少有些唱衰美国的嫌疑。但如果考虑到美国这个国家习惯唱衰自己的特点,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甚至人们可以从一个相反的角度想,越是唱衰自己,越是意味着可能的反应力度。但为了中和一下,我们在引用国内一位先生对一些美国前高管表达的观点:目前中国没有可能当地球村的村长。原因是:第一,中文不是国际通行语言;第二,人民币不是国际流通货币;第三,中国没有全球投放军力的能力;第四,中国也没有向全球提供系列公共产品的能力;第五,中国目前的制度和价值观不被世界上多数国家认同;第六,因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盟国阵营;第七,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是表象,摊在每个人头上在世界上排位靠后;第八,中国近几十年高速增长所蕴积的矛盾还没来得及化解;第九,中国的教育创新较差,长跑耐力不足。而美国目前在顶峰,虽然通常到了顶点再往前走就是下坡路,但美国所处的顶峰不是珠穆朗玛峰,是平顶山,且待会儿呢。

 

18、如前所述,做这篇读文笔记,是想能更客观地认识和评估目前中美之间对抗的性质和特点。但要看到,这里所涉及到的因素,都是静态的,未来的局势如何演变,还要看双方各自的选择。

来源: 孙立平社会观察

作者: 孙立平–清华大学教授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