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峰会周”上展示态度 北京对华盛顿发起“反围堵”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向《联合早报》分析,冠病疫情后,中国在疫情外交上的自我期待与国际反应存差距,因而面对一些争议。从“峰会周”上的中国表态看,北京正重新寻找平衡,与外界建立更柔和联系。

 

与美国陷入激烈竞斗的中国在刚结束的“峰会周”上力主开放和多边主义,展示要在全球抗疫合作上有所作为的态度。受访学者解读,北京试图通过以务实和建设性的姿态,重塑疫情以来受损的国际形象,并对华盛顿发起“反围堵”。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星期接踵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周”期间以视频方式密集发声,重点倡议多边主义和加强全球抗疫合作。

他在APEC总裁峰会上承诺,中国不会谋求“脱钩”或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并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做出中国将积极考虑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的重要表态。

在G20峰会的发言中,习近平强调,中国愿在疫苗研发、生产、分配等环节与各国加强合作,也将履行承诺,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努力让疫苗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他还倡议各国搭建“快捷通道”,便利人员有序往来,以及建立基于核酸检测结果、以国际通行二维码为形式的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受访时向《联合早报》指出,中国在“峰会周”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是对中国国际形象的重新塑造。

他分析,冠病疫情后,中国在疫情外交上的自我期待与国际反应存在差距,也因此面对一些争议。从“峰会周”上的中国表态来看,北京正在重新寻找平衡,与外界建立更柔和的联系。

“中国现在面对中美关系竞争升级,到底怎么去塑造和影响国际局势,(让它)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变化,应该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学者:在全球化上
中国有必要“反客为主”
与中国对抗加剧之际,美国正积极拉拢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候任总统拜登将加强与盟友关系,甚至成功组建反华同盟。

有分析指,中国在美国新一任总统入主白宫前,高举开放合作与多边主义大旗,并紧随本月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做出“积极考虑”加入CPTPP的表态,反映出中国对自身所处的国际环境的认知与考虑,即只有积极拥抱多边主义,才能削弱美国发起的对华围堵。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受访时说:“中国倡导的多边合作,如果能带来越来越多具体进展,对扩大中国影响力,回击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包围,肯定会有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受访时则提出,在新的国际局势下,中国有必要在全球化上“反客为主”。

“全球化从之前的‘顺风顺水’发展到现在‘逆风逆水’,中国必须主动谋局、创造战略机遇。从参与经济全球化,转变到引领经济全球化,从‘客场全球化’转变到‘主场全球化’。”

华盛顿目前正处于权力交接过渡期,现任总统特朗普虽然参加了APEC和G20峰会,但未表现出太大兴趣。在G20峰会上,特朗普短暂现身后,就在中途“翘会”去打高尔夫球,由财政部长姆努钦代表开会。

美国《纽约时报》分析指,各国领导人在G20峰会承诺为抗击冠病大流行做出一些努力。但会议也表明,在美国对许多全球目标漠不关心或怀有敌对的情况下,执行议程很困难。

分析:全球抗疫发挥领导力北京会避免“用力过猛”
在美国缺位情况下,中国能否取而代之,在全球抗疫中发挥更大领导作用?

对此,中国学者认为,虽然从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发进程看,中国在全球抗疫中发挥领导力顺理成章,但北京会有意识地避免用力过猛,以免给外界留下要在多边舞台彻底取代美国的印象。

吴心伯不讳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能发挥多大作用,不是简单取决于自己的意愿,还取决于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对你的需求和对你的接受度……中国在过去经历中得到一定教训,不能过度推动,否则会产生反效果。”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