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方案思路浮现:弹性实施 强化激励 谁会是第一批?

热议多年的“延迟退休”,这次真的要来了!

根据近日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以下简称《学习辅导百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作出的“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部署,《学习辅导百问》作出了如下解释:“十四五”期间,将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供给状况、社保基金收支等因素,出台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延迟退休方案将有望落地执行。那谁会是第一批延迟退休人员呢?

今年9月,人社部在“答网民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来信”时表示,其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适应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延长的需求,“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措施”。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对比以往的表述,延迟退休政策思路或许有新变化。近日出版的《学习辅导百问》关于延迟退休的表述,未再出现此前热议的“区分对待”字眼,而是表示将“按照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小幅逐步调整,以减少社会震动,争取更多支持。”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此前热议的“女性率先延退”直至男女同退思路或有所改变,男女同步实施延迟退休的可能性更大。

未提“区分对待”

早在2012年6月,延迟退休就被提上议事日程。2013 年 11 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改革方向。

但究竟如何“渐进式”延迟退休,一直未有具体方案出台。2016年,时任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公开表示,正在制定的延迟退休方案将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小步慢走、逐步到位。二是区分对待,分步实施;三是事先预告,做好公示。

由于我退休制度中男女退休年龄并不相同,男性是60岁退休,女职工是50岁退休,女干部是55岁,因此当时主流看法是建议男女区分对待,“女先男后”实施延迟退休政策。

时任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解释“区分对待,分步实施”这一原则时也表示,“不是对所有社会群体同时实行延迟退休,我们会选择现在退休年龄相对偏低的群体,从这部分群体开始逐步实施。”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近日出版的《学习辅导百问》中关于延迟退休的表示,未再提及“区分对待”字眼,而是表示将“按照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小幅逐步调整”。

对此,褚福灵在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小步慢走”仍是沿用原来的思路,即一年只延迟几个月,通过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逐步达到目标年龄。

“弹性实施”,则是与“强化激励”相配套的政策。褚福灵进一步解释称,即政策会给出一个最低、最高的退休年龄区间,让大家做选择,进而在退休金计发上体现多缴多得的导向。比如美国的退休年龄区间是62-70岁,正常退休年龄是66岁。在正常退休年龄退休的人,可拿到全额养老金;低于或高于正常退休年龄的人,拿到的则是减额养老金或超额养老金。

“未提‘区分对待’,言下之意是不论男女,采取一套办法同步调整退休年龄,但在速度、幅度上体现差异。如女性延迟退休速度可以比男性稍快一点,进而逐步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这样既相对公平无形中减少了改革阻力,也避免了制度的碎片化。”褚福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据媒体报道,目前业内较认可的延迟退休方案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案是把男女退休年龄同步延迟,第二种方案是先把男女退休年龄统一,然后再一起延迟。

从目前政策导向看,第一种方案可能更吻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如果先把男女退休年龄统一再一起延迟,几年内女性延迟退休年龄快速提高3-5岁,虽然是一步到位了,但与渐进性延迟退休的政策目标不符合。

“既然没提‘区分对待’,就应该要男女同步实施,通过控制节奏来逐步减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齐传钧举例道,比如可以女性一年延长4个月,男性一年延长3个月。相当于女性3年延迟退休年龄1岁,男性4年延迟退休年龄1岁,通过大约几十年的时间,再把男女退休年龄逐步延迟到目标年龄,比如65岁。

不过,在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刘万看来,即使男女同步实施延迟退休,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男女差齡退休的政策仍有必要。鼓励生育政策正在推行,加之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女性在协调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方面还面临很大的压力,故目前实行与男性完全相同的退休年龄的时机还不成熟。

“女性较早领取养老金,可视为对女性的无酬性家庭劳动的一种津贴和补偿。”刘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只有当替代家庭照看模式的公共福利事业充分发展,社会性照看老幼的服务体系完善起来,越来越多女性可从家庭劳动和传统分工模式中摆脱出来后,实现男女同龄退休才会水到渠成。

据褚福灵介绍,根据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男女法定退休年龄同频的约占2/3,不同频的约占1/3,总体上男性退休年龄年龄比女性要高一些。

对年轻人就业影响有限

“老人延迟退休,会不会挤占年轻人就业岗位?”“35岁找工作都难,如果延迟退休到65岁就更别提了”……每每延迟退休声音一出来,关于年轻人、老年人找工作难的声音充斥于网络。

今年年中,张倩(化名)所在的事业单位由于一批60后员工集中退休,她所在的单位招录新人比例较往年扩大了5倍,达到有史以来最多。

据统计,2011-2019 年,我国每年有近450 万-945 万人迈进 65 岁以上人口的行列。延迟退休对就业市场到底影响几何?

“对于张倩这种有固定编制的体制内单位而言,延迟退休对年轻人就业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也有限。”齐传钧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因为我们实施的是‘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相当于一年只延迟几个月,职位空缺速度并不会明显放缓。从就业总量来看,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速度“快”,与渐进式延迟退休“慢”“长”的过程相呼应,形成了一定的“对冲效应”。

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会创造新的岗位需求。数据显示,近7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每年都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所以,工作岗位总量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动态增长的,不存在谁挤占谁工作岗位的问题,老年人和年轻人适合的岗位也并非简单的线性替代关系。”齐传钧说。

2019年,我国养老保险抚养比(在职人数/退休人数)为2.65:1,即接近3个人养1个人;如果不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学习辅导百问》一书披露,到2050年养老保险抚养比将下降到1.03:1,几乎是1个人养1个人,年轻人尤其是在岗职工的负担压力可能而知。

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华磊等人做的一项测算结果显示,在当前给付确定的养老制度下,相比不延迟退休,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不仅没有挤占当前和未来的劳动人口福利,反而改善了劳动人口福利。

其中的机制是,延迟退休提高了人均收入,进而提高用于消费、储蓄、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支出,改善了劳动人口福利。同时,延迟退休降低每个劳动人口的抚养和赡养负担,在人均收入不变下,进而增加了个人消费和储蓄的份额,改善了劳动人口福利。

能否填补养老金收支缺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由2014年的15.5%,快速提升到2019年的18.1%。去年一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增了439万人,而16-59岁劳动力人口则下降了89万。

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是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因素。《学习辅导百问》一书预测,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计到2029年当期将出现收不抵支,到2036年左右累计结余将告耗尽。

因此,延迟退休政策的适时出台,也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金收支难题的一剂“良药”。根据《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研究估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 1 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 160 亿元,合计减缓基金缺口 200 亿元。

但受访专家均认为,延迟退休可以推迟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来临的时间窗口,并缓解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规模,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

据刘万测算,假定从2025年起以“每1年延迟3个月”的节奏,将男(女)性养老金 正常领取年龄分别从60岁提高至2049年的65岁。研究发现,延迟退休为2050年争取到了近25%的制度赡养比下降空间,养老压力高峰期大大推迟。

“特别是短中期内的政策效果强烈,2050年前每年养老金收支缺口将会因此减少40%-70%。”刘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但2050年后,延迟退休的远期效果开始明显减弱,表明延迟退休难以避免未来养老金的巨额收支缺口。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达到54623亿元。但万亿存量养老金背后,是各级财政不断“输血”的结果。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梳理,1998-2017年,各级财政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总额达4.11万亿元,几乎与同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4.39万亿元的滚存结余相当,相当于超九成养老金结余来自财政补贴。

如何维持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刘万建议,一要渐进式延迟正常退休年龄,将养老金收支失衡的巨大压力向后推迟,以“时间换空间”;二是稳定每年财政向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减轻未来财政兜底压力;三是加快养老金的投资运营步伐,做好国资划拨,不断做大基金规模;四要适当控制养老金替代率的上升幅度,减轻基金支出压力,同时适度下调养老金费率,减轻企业用工成本,扩大社会就业,夯实缴费基数;五要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扩大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第二支柱覆盖范围,推动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等第三支柱的建设,减轻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依赖性。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