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脫歐 金融服務業成輸家

【熊猫财经】英國本月起脫歐過渡期結束,正式脫離歐盟。雖然英國此前已跟歐盟達成歷史性的貿易協議,確保商品免稅貿易延續,並為漁農業等制定規則,惟協議內容未觸及對英國經濟舉足輕重的金融業。這意味總部設在英國的金融機構本月起失去了自動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權利,為英國金融業的前景帶來顯著的不確定性。

金融服務業為英國GDP貢獻7%,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2019年英國的金融服務業出口額達790億鎊(約8329億港元),而其主要服務對象正是歐盟。英國金融機構失去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權利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稱為「等效」的制度。除非歐盟認同英國的法規「等同」於歐盟,否則英國的銀行、保險公司及其他金融機構不能進入歐盟市場。

等效制度進入歐盟 可隨時被撤銷

要繼續服務歐盟客戶,總部設在英國的金融機構須爭取歐盟授予「等效」權利。英國能否繼續主導歐元計價的衍生品清算,是市場的關注焦點。2019年,歐洲衍生品市場的規模超過680萬億歐元(約6500萬億港元),當中大部分清算活動都在倫敦交易所旗下的清算所(LCH)進行。

這清算所在交易的買方和賣方之間運作,並承諾即使有一方違約,也會保證交易完成。歐盟已授予英國的清算所暫時的「等效」權利,允許當前的衍生產品清算安排延至6月22日,期望歐盟業界有更多時間減少對英國清算機構的依賴。

歐盟此前曾表示,希望以歐元計價的衍生品交易僅在歐盟內部,又或在監管法規「等同」於歐盟的地方進行。英國與歐洲已初步擬定在2021年3月底前,就金融服務領域達成諒解備忘,具體內容有待確定。

標準人壽安本(Standard Life Aberdeen)董事長范智廉(Douglas Flint)稱,市場人士普遍認同,金融穩定極其重要,不能冒險採取笨拙的退場方式。不過歐盟目前有權在提前30天通知的情况下,撤銷英國金融機構的「等效」權利,而英方沒有權對此決定提出異議。

與各國商討安排 機構營運更繁複

總部設在倫敦的高偉紳律師事務所(Clifford Chance)合伙人格里森(Simon Gleeson)稱,歐盟一直對單一市場以外的機構處處提防,當英國脫離歐盟後,雙方需以合作的態度協商。

到目前為止,這些合作相對零碎,並僅屬暫時性質。例如,意大利本月宣布允許英國金融機構在當地臨時經營6個月。若金融服務事宜交由各國監管機構各自安排,這將使英國金融服務業的運作更形複雜。很多總部設於英國的銀行已將負責荷蘭、法國、西班牙和德國市場的人員,遷往歐洲大陸。

此外,英國脫歐後,金融顧問等往返於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也不及以往便利。這促使英國部分金融業高層遷往法蘭克福和巴黎等歐洲主要城市。由於巴黎所得稅較低,也較具吸引力。

只有兩條路:附和歐盟抑走向世界

英國NatWest銀行董事長戴維斯(Howard Davies)表示,英國的銀行大多已在歐洲大陸設立子公司,甚至為「硬脫歐」做好準備,但業界無法準備的是持續存在的不確定性。他說,目前尚未清楚歐洲跨境企業未來的安排或監管將會如何,金融機構能做的事很有限。

《華爾街日報》指出,英國未來有兩條路可走,其一是努力保持與歐盟規則完全看齊,以爭取與歐盟有更多商業往來;其二是走一條更獨立的道路,在全球爭取更多商業機會。許多大型機構希望英國盡量與歐盟法規看齊,而支持英國脫歐的人士則希望英國的發展與歐盟分道揚鑣。

部分金融業界人士對倫敦長遠繼續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前景持樂觀態度,認為英國金融業擁有人才和人脈。戴維斯認為,倫敦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是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但它能保留多少歐盟的業務,將取決於尚未確定的監管細節及「對等」安排。英國前貿易及投資大臣麥浩德(Francis Maude)期望相關官員能避免把金融業操作政治化,並以務實的態度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CNBC、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路透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