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政局】以色列去年在時任特朗普政府牽線下,跟阿聯酋、巴林、蘇丹和摩洛哥4個阿拉伯國家達成協議,實現關係正常化,願盼有助該國在區內加強影響力、抗衡伊朗以及建立全新商業聯繫。惟隨着以巴衝突升級,以軍轟炸加沙和以警闖入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地阿克薩清真寺的畫面,在中東激起聲援巴勒斯坦人的示威浪潮,上述新近與以色列建交的國家均有官員批評以方,事件不但考驗阿拉伯政府與以色列建立關係的局限,亦反映以巴衝突是關係正常化無法迴避的難題。
去年簽署關係正常化協議時,海灣國家官員認為新的外交關係有助他們增強影響力,說服以色列改變對巴人的政策,但新一輪衝突打破這幻想。阿聯酋政治學家阿卜杜拉(Abdulkhaleq Abdulla)認為,以色列令阿聯酋等伙伴處於尷尬的位置,令關係正常化的努力前功盡廢。特拉維夫大學國家安全研究所學者溫特(Ofir Winter)指,以色列跟建交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有強力的基本因素,但挑戰在於阿拉伯國家如何向國民解釋當前狀况。
學者:阿拉伯國家說服民眾成挑戰
巴勒斯坦抗爭在中東的民族主義、伊斯蘭主義和當代阿拉伯身分政治上始終佔據中心位置,這點從新一輪以巴衝突後,阿拉伯國家紛紛發生聲援巴人的示威可見,上述新近跟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也不例外,這勢令其所屬政府感到一定壓力。
民眾壓力迫調解 受制戰略商業難斷交
以去年最先跟以色列建交的阿聯酋為例,部分官員重申親巴勒斯坦立場。最近卸任外長的加爾加希重申該國支持巴人權利和結束以色列佔領,強調立場不動搖。分析認為,民眾壓力促使阿拉伯政府表態支持巴人和嘗試調解,但大多沒可行干預手段,基於戰略和商業價值,阿聯酋等國亦不太可能與以色列斷絕關係。
(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