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稱中國「系統性對手」言不由衷?外媒揭真正解釋

【熊猫政局】6月北約峰會公報形容中國為「系統性挑戰」,令人想起歐盟此前將中國定性為「系統性對手」,而「系統性」的含義也令人關注。外國傳媒披露,歐盟開創這個新標籤,就是希望打造與中美關係不同的中歐關係,只是中歐關係近期動向說明,歐盟的策略撞了板。

《Politico Europe》本周刊登專欄作家馬桑斯(Bruno Maçães)文章。馬桑斯是葡萄牙政治學者和作家、哈佛大學博士、曾任葡萄牙總理顧問,並曾於北京居住。

歐盟2019年3月公佈文件,將中國同時定義為「談判夥伴、經濟競爭者、系統性對手」(negotiation partner, economic competitor, systemic rival)。馬桑斯表示,自己當時住在北京,能夠現身說法「系統性對手」有多惹惱了中方官員,和令他們有多混淆。

他接著披露了「系統性對手」身世。

據悉,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歐盟成員國領導人組成的協商機構)當時指示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歐盟主要行政機構),以及歐洲對外事務部(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外交與防務統籌機構)設計一套新的對華政策,結果後兩者「充分利用了這個機會」,起草了這份大膽文件,卻從未向各成員國徵求同意。

馬桑斯指出,文件公佈一個月後,歐盟和中方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2020年底前,完成已經維時多年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

馬桑斯直言,歐方這些舉動背後的邏輯至今都令人費解。但有當年參與協商的官員本周向他解釋,「系統性對手」原義,是定性一種與美國形容「戰略對手」(strategic rival)非常不同的關係。

歐盟期望在「系統性對手」關係中,將政治分歧和經濟聯繫分開看待。「戰略對手」關係以衝突為主,但在「系統性對手」關係中,衝突只限於政治層面。歐盟政治傳統相信政治、經濟能夠互相絕緣,正如歐盟內部對波蘭、匈牙利政治的不滿(兩國被視為有專制傾向),也絕不會干擾歐盟單一市場。

不過,歐盟這個算盤至今看起來已經打亂了。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趕在去年12月底完成,中方同意向歐盟開出程度前所未有的市場准入。有匿名歐盟委員會高級官員也形容,這是北京送的禮,中方希望避免歐盟與美國拜登政府統一戰線。

但馬桑斯寫道,歐盟並不視《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為政治協議,這讓中方大感意外。中方在談判讓利後,歐盟今年3月並沒有猶疑觸碰中方紅線,與美國與英國一同就新疆議題制裁中國。

他披露,歐盟原本以為中方會急於保存投資協定,不會對制裁有甚麼反應,然而事實卻相反。中國推出了反制裁,劍指歐盟一系列不受歡迎人物,包括多名歐洲議會議員。

歐洲議會事後凍結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審批。馬桑斯引述中方官員稱,中方領導層完全明白對歐盟反制裁,會意味「殺掉」投資協定。中方對協定態度有所改變的背後思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主任崔洪健透露了線索:「戰略夥伴是不會制裁對方的。」有中國國務院官員表示,中方認為歐盟違反了投資協定的精神。

馬桑斯總結,中國並不認為經濟能與政治這樣分開,而巧妙的是美國其實也是這樣看(因此選擇與中國全面對抗)。他用帶有諷刺的語氣寫道:「但歐洲人自信他們有更好的計劃。」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5月底曾表示,作為多極世界中的重要兩極,中歐之間沒有重大利害衝突,沒有地緣政治矛盾,有的只是巨大的合作需求;中歐相互離不開對方,更孤立不了對方,應當堅持的唯一恰當定位就是全面戰略夥伴,中歐關係符合時代潮流和民眾期待的唯一發展方向就是對話合作,中歐交流所需要堅持的最重要原則就是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中歐雙方所肩負的最重大責任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

(经济日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