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荒|迫台積電、三星交機密 華府施壓動機惹議

【政局】上月底,韓國媒體爆料美國政府要求台積電、Intel、三星、SK海力士等晶片製造商,於11月8日前提交包括客戶名單、庫存狀況和未來生產計畫等機密資料,以找出造成全球晶片短缺的原因。這種要求企業公開內部數據的強硬做法,在日、韓、台等主要亞洲生產地區惹來種種揣測。

美國商務部於9月23日舉辦網上半導體峰會,由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及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狄斯(Brian Deese)共同召開,受邀出席的包括台積電、Intel、三星、蘋果、微軟等企業。會議旨在提出措施,以緩解美國汽車製造商所面臨的車用晶片短缺問題。

因應當前的全球晶片荒,雷蒙多表示當局正考慮援引冷戰時期的《國防生產法》(DPA),迫使半導體供應鏈企業提供晶片庫存和銷售數據。該法賦予美國總統在國家遭遇危機時,能有更高的權力指導工業生產。此前,特朗普和拜登亦曾於疫情期間援引該法,加快生產與分配應對疫情所需的醫療用品。

雷蒙多重申,此舉目的是為了緩解晶片供應瓶頸問題,因情況已經導致美國汽車生產陷入停滯、消費電子產品出現短缺。此外,措施亦有助找出可能存在的晶片囤積行為。

過去幾個月以來,美國一直嘗試弄清企業如何分配半導體供應,惟此前的多次會議並未有提高行業透明度,許多公司拒絕向政府提交商業數據。這是由於對半導體產業來說,客戶資料屬最高機密,洩露的話恐會嚴重影響商貿往來。另一方面,晶片庫存和生產數據也會影響晶片價格,為避免市場波動,這些數據一般不會公開。

「助攻」Intel於2025年稱霸?

無獨有偶,在傳出美國祭出法例迫令晶片商交出機密的早些時候,Intel剛宣布2025年發展大計,冀重新奪回全球晶片商的領導地位。事件難免讓人懷疑華府的手段是要間接「助攻」這間美國企業。上述措施預料會讓美企受惠,因若三星和台積電呈報給美國政府的機密數據,或有可能會外洩給Intel在內的美企。

今年7月,Intel表示將於2024年之前製造出世上最先進的半導體,並於翌年取代台積電、三星等亞洲競爭對手成為全球芯片的領導企業。該公司還表示,經已和高通及亞馬遜達成協議,當中包括利用新科技製造手機晶片。高通作為三星和台積電的主要客戶,此一協議意味Intel首次在代工業務中取得重要的勝利。

過去數十年來,Intel在製造最小、最快的運算晶片上一直處於技術領先地位;惟在晶圓代工領域已輸給台積電和三星,這兩大廠更協助Intel競爭對手AMD和Nvidia(輝達/英偉達)生產更高質量的晶片。近年,這間美國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在推出先進生產技術方面不斷延誤,也開始落後於其他亞洲競爭對手。

早前,美國和部份國家也在推動將半導體生產回到國內,如華府最近批准一項520億美元的計劃,以促進國內芯片產業的發展。今年3月,Intel經已宣布將重新進入代工業務,目標吸引100家客戶,這意味該企業告別過往將主要製造設施及產能用於製造自用晶片的做法。

Intel不僅期望未來4年內推5套晶片製程技術,還宣布將跟進業界改變晶片技術命名方式,如10納米製程晶片現在改稱作Intel 7,而7納米製程晶片改稱作Intel 4。

然而,外界對Intel的大計並不完全看好。美國證券分析師Matt Bryson表示,該公司的計劃需要耗費時間和金錢,想趕上台積電也許需要數年時間。而且,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在經過多年的延誤後是否有能力履行其技術承諾。

牽一髮動全身 恐傷及美企

《韓國時報》報道,韓國業界人士認為美國的要求已經過度干預市場,呼籲韓國政府應該介入,因晶片產業關乎國家的競爭力,強調由於供應鏈相關資訊具保密性,洩漏恐或影響相關公司未來的談判空間。

有專家指出,白宮此舉或旨在量化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好讓美國重新在該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畢竟美國半導體行業於過去數十年落後於韓國、台灣等亞洲地區。美國還可能試圖引進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等企業生產設施,以確保穩定國內需求。不過,有半導體業內人士認為,解決晶片短缺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理由,相信維護美國霸權、美國利益至上才是主因。

其實,自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半導體業內早有聲音表示擔憂。因這段期間中國相關實力雖然有所削弱,惟美國也一直深受晶片短缺之苦,更關乎到就業問題,半導體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因而有所提升。業界早已預料美國政府勢必得採取一些手段,以掌握絕對的話語權及優勢地位。

不過,有半導體分析員認為,鑑於半導體供應鏈關係密切,許多時候「牽一髮動全身」,如訂單、良率、交期都是定價手段。一般情況下,半導體商會與客戶簽訂保密協議,若未來這些數據被迫揭露出來,不僅讓人知道企業的所有機密,還會削弱廠商的議價能力,相信亦是蘋果等美國企業不樂見的事。

還有分析認為,目前美國當局的做法其實屬自願回覆性質,意味不一定會真的出手。因當局明白若果措施「做得太盡」,或會驅使外國政府和企業打造自身的系統和平台來跟美國劃清界線。因此,相信這次舉動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外國企業「套上緊箍咒」,提醒他們應做出對美國有利的商業判斷,否則將吃到的不是「胡蘿蔔」而是美利堅的懲罰「大棒」。(01)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