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不提「外交抵制」、不派政府人員 日本態度值得細究

【政局】西方國家關於是否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的決策陸續出爐,日本岸田政府在經歷了漫長討論之後,也於12月24日宣布不會派遣政府代表團出席冬奧會。不過日本避開了「外交抵制」的說法,且其派遣的東京奧組會主席橋本聖子也有前奧運大臣和現參議員的身份,因此中方對此也表示歡迎。
乍一看,這似乎是日本在中美間逢源的慣常外交做法,不過實際情況或許更為複雜。

黨內兩派的拉鋸

早在12月3日,也即美國正式宣布「外交抵制」之前,日本自民黨內保守團體「日本尊嚴與國家利益保護會」就以「中國在新疆等地侵犯人權」為由,要求首相岸田文雄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該團體負責人青山繁晴參議員指出,「如果過多地考慮中國,外交就沒有實質意義了,首相目前的立場是錯誤的」。近來在政治上十分活躍的前首相安倍晉三12月9日也在本派閥大會上向岸田喊話,指「日本表明意願的時間窗口正在縮窄」。

儘管面臨保守派一側的壓力,岸田還是多次表示「將綜合考慮奧運會及外交意義等,從國家利益出發自行判斷」,未有急於決策。其欽點的「知華派」外相林芳正在12月11日至12日的G7外長會議上,也只是表示「將在適當的時候做出決定」。有媒體透露,岸田政府一度考慮是否派出體育廳廳长室伏廣治,從而與中國出使東京奧運會時的規格相等,回應中方「已全力支持日方舉辦東京奧運會,日方應有基本信義」的告誡。

這便再度引起保守派不快。青山繁晴12月15日前往外務省與林芳正會面,催促當周就做出決策,並指出派室伏廣治和橋本聖子出席不合適,因為兩人「相當於外交使團」。

最終,岸田政府12月24日以「防疫」為由放棄派遣象徵政府的室伏廣治,保留具有前內閣大臣和現議員身份的東奧組委會長橋本聖子,同時避免使用「外交抵制」的措辭。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表示,「我們不使用某個特別的名詞來形容出席此次冬奧會的具體方式」。

對於此等實質上的「外交抵制」,日本保守派感到滿意,安倍就盛讚道「非常好,日本也加入了對中國人權抱有關切的志同道合國家的隊伍。」而中方眼見岸田政府不將冬奧政治化的安排,也就未有像對待美英加澳等國一般嚴厲抨擊,僅表示「歡迎日本奧委會等有關人士及日本運動員參加北京冬季奧運會和冬殘奧會,希望並敦促日方將中日相互支持對方辦奧運會和體育非政治化的承諾落在實處。」

毫無疑問,日本政府的決策是岸田等溫和派和安倍等保守派的拉鋸結果。當然,可能有觀察者認為這只是日本「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的計策,因為安倍本身在執政期間向來踐行外交平衡之術,如今下野之後愈發強硬,可能是主動承擔起「白臉」角色,從而使負責「紅臉」的岸田政府即便在「表演」一番後對華採取強硬舉措,也無需令日中關係承受繼續轉惡的後果,此次冬奧會即為如此。

不過,在更多審視之後,也可發現安倍與岸田之間的裂痕。這使得兩人的碰撞似乎愈發真實,而非排練後的舉動。

岸田「去安倍化」舉措引發反擊

這條裂痕可以追溯到2020年安倍意外辭職之時。當時低調輔佐安倍近八年以求「禪讓」的岸田,在自民黨總裁競選時未有得到對方支持,顯然生出背叛之感。而在今年的總裁競選中,儘管安倍信賴的前總理菅義偉已然退選,但岸田依舊未有得到安倍青睞,後者力推極右翼女門生高市早苗,還動搖了不少原本支持岸田的議員。

因此,岸田在成功當選後,就優先回饋了對其支持力度更強的麻生派和茂木派(原竹下派),並拒絕了安倍的兩大人事任命要求(任命高市為自民黨幹事長及安倍親信萩田生光一為官房長官),雙方矛盾進一步明面化。

此後,在10月底的眾議院大選獲得了出乎意料的良好結果、保住了自民黨單獨執政的「絕對穩定」席位數量後,岸田的位置得到鞏固,在政策變革和人事安排上也更有底氣。再加上岸田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展防疫政策,支持度已穩定攀升至六成以上,也讓其行事更加自主,在諸多政策上進行了「去安倍化」改革。

在政策方面,他廢除了安倍設立的重要組織,包括「一億總活躍推進辦公室」和「工作方式改革辦公室」,表明了脫離「安倍經濟學」、開創注重分配的「新型資本主義」的決心。此外,他還宣佈將銷毀安倍防疫政策的敗筆「安倍口罩」,也彰顯了對過往溫吞混亂防疫政策的揚棄,表明對本屆政府更果敢防疫政策的自信。

在人事方面,他雖然任命高市為政策調查會會長,卻在實際操作時屢屢架空對方,例如在商議給未成年人發放10萬日元的重點政策時,卻繞過本應制定政策的政調會,直接由幹事長主導討論。

此外,岸田也並未對競選期間對華種種鷹派口號亦步亦趨,而是以溫和派理念加以調和,還啟用了「知華派」林芳正為外相,引發安倍的強烈反對。這既有外交理念上的衝突——林芳正曾任「中日友好議員聯盟會長」,而安倍在下野後愈發表露出友台傾向,也有兩人的私仇。兩人家族地盤都是山口縣,從父輩起就因選舉競爭而結仇,在今年大選過後的選區重劃後,林芳正和安倍的選區更將合二為一,屆時兩人將面臨誰出選小選區、誰退而代表比例選區的終極考驗。

岸田以上種種行為表明他並不會安於各大元老的擺佈,而是試圖奠定自己的路線和遺產。安倍對此也發動了反擊,最明顯例子便是他近來多次高調「挺台」,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口號,以此反襯出林芳正在面對台海戰事假設時僅作出「撤僑」回應的「軟弱」,以便給岸田政府無形貼上「軟弱、媚中」的標籤。同時,中方對於安倍言論的批評越是激烈,也越有助於安倍達成目的。這雖然於日本整體無益,但對於安倍的政治議程(無論是他謀劃再次出山,還是推舉高市成為下任首相)都是一大助力。

這也似乎顯示,在自民黨黨內鬥爭越發激烈之時,外交政策已更多地成為內部鬥爭的延續,而非基於國家整體利益的理性考量。而在明年迎來中日關係正常化五十周年時,我們或許還會看到岸田與安倍更激烈的角力。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