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俄烏衝突、制裁啟示 鄭永年:中國應更加開放

【聚焦中美】俄烏戰事已持續超過3星期,雙方仍在交火。內地《環球時報》引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認為,這場衝突對中國有3大啟示,其中一個是中國應更加開放。

《環球時報》周五(18日)發布鄭永年的專訪內容,他認為俄烏衝突對中國的啟示巨大。

他指出,中俄最大不同是,俄羅斯只是一個軍事強國,沒有強大經濟實力,而中國既有足夠自保的軍事實力,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及和西方緊密的經濟聯繫。這也是為何美國精英眼中,中國對美國構成的挑戰要遠大於俄羅斯。

若制裁中國 「殺敵一千,自損一千」

第一,經濟互相依存無法絕對避免戰爭爆發,但可以緩和戰爭的激烈程度。如果美歐對俄經濟制裁是「殺敵一千,自損五百」的話,要制裁擁有開放且強大經濟的中國,那就是「殺敵一千,自損一千」,這種制裁就很難持續。屆時中國無需像俄羅斯那樣用核武器威脅捍衛自身利益,彼此捆綁的經濟已讓西方切實的痛。因此,俄烏衝突對中國第一個啟示是,中國應更加開放,中國企業必須克服萬難,繼續努力走出去。

第二,中國已經是一個世界大國,直面這場衝突是中國履行大國國際責任的一部分。既不能讓西方把中俄完全綁定在一起,也不能讓美國「綁架」歐洲;中歐有巨大共同利益,而沒地緣政治之爭,彼此意識形態分歧完全可能彌合。儘管歐洲在俄烏衝突後,安全顧慮在一定程度壓倒經濟考量,但歐洲仍是中國可爭取的對象。

第三,這場衝突需要思考,中國應如何處理「開放」與「安全」的關係?鄭永年認為,安全永遠是相對的概念,不開放才是最大的不安全。應該在開放的狀態下,探索自己的安全機制,而非為了所謂絕對安全,而停止對外開放。就像改革開放初期時候說,打開窗戶,自然會有蚊子蒼蠅飛進來,但只要自身強大,讓蚊子叮幾口死不了。

 

警惕戰事失控 或致動用小型核武器

另外,對於俄烏衝突未來走向,鄭永年指出,儘管各方都呼籲停戰,但俄烏都沒有停止跡象。

他認為,從現實來講,俄羅斯的目標應該不是拿下整個烏克蘭,「拿下這樣一個領土面積比德國還要大的國家並不那麼容易」。烏克蘭也明白,沒有北約直接介入,基輔無法取得勝利。對於歐洲,儘管與美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他稱,以上這些都是各方可能達成妥協的潛在動力,如何把這些潛在動力發揮出來是一個問題。「要知道,如果常規戰爭失控,小型核武器的使用並非完全不可能。一旦這種情形出現,戰火就會蔓延到整個歐洲。」

中美俄大三角不再?

至於俄烏衝突對國際秩序的影響,鄭永年表示,美國戰略重點日益從歐洲、中東轉移到亞太地區,認為俄烏衝突不會改變美國整體戰略方向,但讓精英階層認識過去這些年中低估了俄羅斯。

總的來看,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正處在迅速解體過程中,很多國家都在尋求自己的地緣政治勢力範圍,並希望建立對自己有利的國際秩序,俄羅斯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再用中美俄大三角的視角看待今天的世界,已經不夠了。

相关新聞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去年12月表示,從歷史進程來看,中國已經邁入「第三次開放」。接下來,要繼續保持開放,才能化解美國兩極分化世界的企圖,同時要爭取國際話語權和掌握規則制定權,讓中國真正與國際社會和市場接軌,是中國成為強國的關鍵。

鄭永年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指,儘管官方沒有第三次開放的說法,但從歷史上看,第一次是鴉片戰爭以後的被迫開放,第二次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的主動開放。而第三次開放不僅是中國主動的開放,也是諸多領域的單邊開放,「就是不管你開不開放,我都開放。」

未來中美競爭的核心是規則制定

鄭永年指,從內部來看,中國已提出新概念,如雙循環、制度性開放;實踐上,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海南自由貿易港都在發展;國際層面上,RCEP明年1月1日實施,中國亦已申請加入CPTPP。

他表示,第三次開放的目標,不僅僅是傳統上投資貿易的數量和質量問題、技術升級和創新問題,更重要的是方方面面的「話語權」和「規則」問題。

鄭永年抨擊現在美國想搞一個世界、兩個體系、兩個市場,一個體系和市場以美國為中心,一個體系和市場是以中國為中心。他認為,兩極化對中國最為不利,「我們一定要有信心化解美國兩極化世界的企圖,我們還是要承認一個世界,一個體系。」

他表示,中國應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來化解美國兩極分化世界的企圖,中美競爭的核心是規則制定。而中國下一步要改革行政體制,從雙循環戰略來看,內循環的核心是統一國內的規則,外循環則是中國規則的國際化。通過內循環把各個地方的規則統一起來,再制定標準走出去,以國際大循環在世界規則上做補充和銜接。中國能不能成為一個大國,取決於如何強起來,那就是規則制定權。

共同富裕將推動經濟發展

此外,鄭永年又提到,在扶貧階段完成後,共同富裕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他表示,中國的中產比例還不到30%,很多人剛剛脫離絕對貧困階段,還存在著返貧的可能性。如果不能實現共同富裕,尤其是包容和開放式發展,就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反過來就會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他亦坦言,中國的共同富裕面臨著內外雙重挑戰。從外部環境看,中美關係全面惡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內部環境中,國內短板問題也很多,例如技術被「卡脖子」、製造業工藝如芯片仍然處於低端水準、還有規則被「卡脖子」,使國內市場被西方企業和標準所分割;同時,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還要警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盡管面臨重重挑戰,但鄭永年對中國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景還是比較樂觀。他表示,中國具有制度優勢,且國家動員能力強;和西方國家比較,中國政治亦相對穩定。再加上中國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財富,在實現全面小康的基礎上,諸多方面還有繼續增長的空間。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