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晤印國安顧問 談中印關係發展三點思路 印媒:中印是時候復修兩國關係

【政局】當地時間2022年3月25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對印度進行工作訪問期間在新德里會見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

王毅強調,作為兩個發展中大國和新興經濟體代表,中印應堅持走好自己選擇的道路,正確把握兩國關係發展方向,登高望遠、攜手合作,為促進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做出各自的貢獻。王毅就此提出三點思路:

一要以長遠眼光看待雙方關係。中印兩國有上千年文明交流史,友好合作始終是主流。中印實現各自民族復興,將對亞洲乃至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雙方要堅持兩國領導人「中印互不構成威脅,互為發展機遇」的戰略判斷,把邊界問題上的分歧擺在雙邊關係適當位置,堅持雙邊關係正確發展方向。

二要以共贏思維看待彼此發展。中方歡迎印發展振興,支持印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重要作用。中方不追求所謂「單極亞洲」,尊重印度在地區的傳統作用。願在南亞地區探索「中印+」合作,構建良性互動模式,實現更高水平、更大範圍的互利共贏。

三要以合作姿態參與多邊進程。今明兩年,全球治理將迎來「亞洲時刻」。中印將分別主辦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和上海合作組織領導人峰會。中印用同一個聲音說話,全世界都會傾聽。中印攜手合作,全世界都會關注。雙方要加強溝通協調,相互支持,為堅持多邊主義釋放更多積極訊號,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更多正能量。

另讯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與印度都站在較為中立的位置,未有跟隨西方譴責及制裁俄羅斯。《印度論壇報》(The Tribune)3月21日刊載文章,由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的助手、新南亞論壇創始人庫爾卡尼(Sudheendra Kulkarni)撰文,稱應以此為契機,復修中印關係。

庫爾卡尼指出,中印關係冰凍近兩年後,如今出現解凍跡象。2022年可能為這兩個亞洲大國的和解打開大門。中國外長王毅3月訪問印度,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隨後將會回訪。恢復部長級訪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莫迪(Narendra Modi)前往中國參加晚些時候舉辦的金磚國家峰會,也是兩國關係解凍跡象。

庫爾卡尼表示,兩國願意修補關係原因之一,是新德里和北京都意識到,互相炫耀武力變得不可持續。王毅在談及中印關係時曾表示,彼此應作相互成就的夥伴,不當相互消耗的對手。在雙方在實控線兩側部署軍隊和重型武器之後,彼此消耗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中印都得出結論,兩國關係不能被簡化為邊境衝突的對峙。對於兩國關係而言,以互利方式參與包括經貿投資、氣候、新能源與科技、地區和平穩定等,並在多邊主義時代塑造一個新的、更好的世界秩序。中印在某些問題上的觀點和利益存在分歧,但在其他許多事務上也有交集。若沒有最高級別政治對話,就無法收穫這種成果,也無法有效管控利益分歧。

庫爾卡尼又指,促使兩國合作的第三個因素,是迅速變化的地區和全球局勢。在美軍撤出後,塔利班統治的阿富汗地區和平穩定、包容性政治和國家重建都與雙方都息息相關。雙方都希望該地區不會再出現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分裂勢力。

俄烏戰事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理由,兩國都與莫斯科保持友好關係。印度的獨立外交政策,讓其行使戰略自主,拒絕跟隨美國站在反俄立場。北京一直認為,「一些勢力試圖在兩個亞洲國家之間製造分裂。」

因此,印度和中國有機會也有責任採取共同舉措,結束烏克蘭戰事。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亞洲將首次在歐洲發揮促進和平的作用。

庫爾卡尼指出,從王毅的表態中可以看出,中國和印度應該成為夥伴,而不是成為彼此的威脅。兩國邊界爭端本來是可以避免的結果,只有通過相互妥協才能解決。印度和中國不應跟隨西方自私和暴力的方式,而應重新發現和實踐各自5000年文明遺產的智慧。如果不這樣做,將會導致更多類似加勒萬河谷的衝突,甚至更糟。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