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烏戰逼決策加快 催生「地緣政治歐洲」

【政局】被問及歐盟能否在中美角力的國際環境下走出自己的道路,熱內特毫不猶豫答道:「肯定可以!」她解釋,經過過去兩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及過去兩個月俄軍侵烏後,如今可以看到一個全新的「地緣政治上的歐洲」(geopolitical Europe)冒起,決策上不再拖沓,也不再只基於經濟關係和民主原則,有能力「數天內」作出決定。

稱抗疫援烏背後有馬克龍身影

熱內特舉出3項例子,前兩者都跟新冠相關,一是歐盟內部迅速決定一同購買新冠疫苗,「這點在3、4年前是無法想像」,二是疫後經濟復蘇大計,法國頂住德國的反對壓力,支持透過歐盟向各成員國提供補助和貸款。最後是俄軍侵烏,歐盟數天內即拍板向烏克蘭提供人道、軍事以至戰略上的全面支援,即使像德國等向來抗拒軍援的歐洲國家也是如此。她強調這些例子背後都有馬克龍的領導身影。

她形容,經歷上述衝擊後,歐盟已有徹底改變,開始冒起成為超級大國(superpower,或譯超級強權)。但她承認要真正做到這點,歐盟內部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從而有能力作出集體決定。

 

在俄軍侵烏之際,馬克龍被中東歐民眾質疑對烏克蘭口惠而實不至。部分烏克蘭網民更以其姓氏創造新動詞「macronete」,諷刺他「看來極為擔心局勢,但實際上什麼都沒做」。對於類似指摘,熱內特坦言感到「古怪」,強調法國在戰爭開始前後一直支持烏克蘭,以法國對北約軍費的貢獻比例和對烏克蘭的軍事和人道支援計,法國「絕不羞愧」(no shame)。

稱法一直援烏 難理解東歐不滿

熱內特強調,法國是北約的第三大貢獻國,也有一直援助烏克蘭。她以被俄軍圍攻逾月的東南部港口馬里烏波爾為例,在侵略發生前數天,法、烏政府才簽署協議,法方援建污水處理廠,盼助當地毋須依賴俄軍控制的頓巴斯運河供水,「這是非常戰略性和政治性的舉措」。

她又提到自己去年7月有份出訪烏克蘭,商討烏方提出的全新武器和貸款要求。她指當時代表團也有表明,如果基輔想要更接近加入歐盟(以至北約)須實行什麼改革。

熱內特坦言難以理解為何某些東歐國家批評法國對烏克蘭的支持,說:「我只希望令其明白,他們也需要成熟地參與北約同盟……這些國家是用家,不是參與者。我們需要一起強大,東歐國家、法國和德國需要與烏克蘭一起對抗俄羅斯。」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