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美】访问台湾的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周三(3日)早上到访美国在台协会及立法院后,于10时24分到访“总统府”,与台湾的“总统”蔡英文及“副总统”赖清德会面。二人会面后出席联合记者会,蔡指会维护台海现状。
会面开始前,蔡英文向佩洛西颁授特种大绶卿云勋章。蔡英文指佩洛西是台湾的真正朋友,今次来访展示美国国会对台的支持。蔡英文指,台海局势紧张,一旦台湾受侵略,印太安全将受巨大冲击。
蔡英文阐述台湾面对不确定的3个基本态度,一是面对持续且刻意升高的军事威胁,台湾不会退缩,会坚定维护主权、坚守民主的方式,也希望和全世界的民主国家团结合作,共同维护民主的价值。二是台湾会尽最大努力强化自我防卫力量,致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让台湾可以成为区域安全的关键、稳定力量,确保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及全球贸易与供应链稳定发展。第三,台湾是美国可靠且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台方会持续和美国国会、行政部门在印太区域安全、经济发展、人才培育及供应链合作等强化合作,让台美关系进一步提升。
佩洛西表示,国会代表团今次访台展示美国不会放弃对台的承诺,代表团成员都在众议院担任多个委员会职务,很感谢有机会与台湾官员接触。台湾是一个由女性“总统”领导的自由之地,美国与台湾的团结十分重要。她重申全球安全、经济繁荣及治理是今次行程的3大支柱,美台在这些领域都有许多合作,台湾的防疫很成功,世界面对民主与专制的选择,美国对保护台湾的民主是坚定不移。
佩洛西访台见记者 强调台湾与大陆不同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与台湾的“总统”蔡英文见面后,出席共同记者会。佩洛西接受记者提问时指,今次行程反映美国国会的民主党人决心维护台湾安全及自卫能力,无论大陆要做甚么,他们都会在自己认为有利的时机行动,大陆领导人亦有自己的政治考量。惟北京要清楚美国朝野两党都很支持台湾,也重视台湾安全,她此行只是向台湾的成功致敬、学习台湾。
佩洛西指出,今次行程是要向世界展现台湾把自己变成更民主之地,尊重人权,情况与大陆及香港的“一国两制”有明显分别。她称,安全、经济、治理是紧密相关,美国不会背弃这些理念。
佩洛西说,台湾是防疫模范生,美国会继续强化交流并和台湾合作,致力台湾安全,这攸关共享的民主自由价值,以及台湾如何成为世界榜样。她指,安全永远是很大的议题,大陆很时常政治化。
联合国重申遵循一中政策 朝斥美蓄意挑衅华
对于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周二(2日)回应指,联合国在此问题上遵循1971年联合国大会关于一个中国的第2758号决议,重申遵循一中政策。北韩外务省则批评,美国无耻的干涉内政行为和蓄意的政治军事挑衅,是破坏地区和平与安全的祸根。
北韩外务省发言人谴责佩洛西访台,强调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发言人表示,针对外部势力公然干涉内政、破坏领土完整的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和反制是主权国家的权利。朝方谴责和反对外部势力在台湾问题上的干涉行为,完全支持中国政府坚决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指出,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做事必不可少,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唯一合法代表,且为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并决定恢复其一切权利。
王毅批佩洛西访台为闹剧 犯我者必受惩处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周三(3日)发声明,指摘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严正交涉,明目张胆到访台湾,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恶意侵犯中国主权,公然进行政治挑衅,激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对。这再次证明,一些美国政客已沦为中美关系的麻烦制造者,美国已成台海和平和地区稳定的最大破坏者,他警告在台湾问题挑衅滋事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他另在东盟外长会上形容佩洛西访台是一场闹剧,犯我中华者必将受到惩处。
美国不要幻想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必然。我们绝不会为“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留下任何空间。美方不论以什么方式支持纵容“台独”,最终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多美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的丑陋纪录。台湾问题是因当年国家弱乱而产生,今后必将随民族复兴而终结。
美国不要幻想操弄地缘博弈把戏,美方将台湾问题引入地区战略,渲染紧张、挑动对抗,是逆地区发展潮流而动,同亚太人民期待背道而行,十分危险和愚蠢。一个中国原则已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构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组成部分。美方要做的,是立即停止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立即停止打“台湾牌”搞乱亚太,亦不要幻想可以任意颠倒黑白。
王毅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定海神针是一中原则,中美和平共处的真正“护栏”是三个联合公报。“倚美谋独”死路一条,“以台制华”注定失败。面对国家统一的民族大义,中国人有不信邪、不怕鬼的骨气,有吓不倒、压不垮的志气,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更有坚决扞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