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國葬G7「失蹤」:亞洲最給面子,西方終究不把日本當自己人

【政局】日本政府於9月27日為7月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了國葬儀式,然而這場國葬從一開始就在日本國內引起了不少反對聲音。

日人反對國葬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國葬成本比原先公布的節節上升,日本政府最新估算國葬須花費16.5億日圓,比最初公布的金額超出六倍以上。

為平息民憤,岸田政府給出一石二鳥的說辭,表示趁國葬機會展開「弔唁外交」,將會在三天內馬拉松式與30位海外政要會談。

可是在過去兩個月準備國葬期間,卻碰上英女王逝世,女王的國葬儀式更碰巧早安倍一周舉行,讓日本尷尬不已。

英女王雖是一位虛位元首,但在位70年來備受英國國民與國際社會尊祟,享有世上鮮有的高規格國葬儀式,不僅未有引來國民不滿,全球眾多在位政治領袖及王室成員都親身赴英出席,賓客多達2000人,百萬民眾在倫敦夾道送別。

相比之下,雖然日本一直以西方國家自居,身為G7成員,出席安倍國葬的西方首腦卻寥寥無幾,大多是派代表出席,G7首腦更是全部缺席。

出席葬禮的主要首腦級人物僅僅包括印度總理莫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越南主席阮春福及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等區域國家領導人。

尤其莫迪,身為英聯邦成員國總理,沒有出席女王的葬禮,卻出席了安倍的葬禮,給足了日本面子。

就算是跟日本有齟齬的中國,也是先派出國家副主席出席英女王國葬,後又派出政協副主席出席安倍國葬——雖然重量有差,也算是副國級身份。

另一個和日本關係一向不睦的韓國,也派出了總理韓德洙出席。

所以,關鍵時候真正能給日本面子的,還是亞洲國家。

至於日皇德仁,由於按神道教傳統,喪禮被視為不潔的場合,因此日本天皇除了父母的喪禮外,通常不會參加他人葬禮。

但弔詭的是,德仁伉儷卻到倫敦出席英女王國葬。有意思吧。

跟英女王國葬僅相距一周舉行的安倍國葬,無可避免顯得暗淡失色。連日本民眾也忍不住酸溜溜的把兩個國葬比較,自上周開始成為熱門話題。

其實按照安倍遺孀安倍昭惠的意願,一開始已明確表示不欲為安倍舉行國葬,而是希望以私人葬禮儀式送別丈夫,把他的遺體經火化後,骨灰送返位於山口縣的家族墓園安葬。但終究家人意願還是架不住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執意要舉行國葬的安排。

回顧過往,戰後日本廢除了舊憲法,「國葬令」亦遭取消,在皇室典範規定下,僅有天皇駕崩才能舉行大喪(意即國葬)。唯一首相舉行國葬的孤例,是1967年的吉田茂國葬,彼時日本政壇為標舉吉田茂帶領國家走出戰後困境、確立發展方向、奠定經濟基礎的政治建樹,破天荒給予其國葬殊榮。安倍顯然未到那個層級。

把安倍葬禮提升至國葬等級,岸田用意昭然若揭:希望凝聚右翼與修憲派的政治團結,同時吸納安倍留下的政治能量,並借國葬場合邀請G7等多國領導人前來,營造自己善於外交、充盈日本「大國面子」的形象。

但是,事與願違,安倍葬禮還未舉行,有關其國葬的爭議就沒完沒了,讓岸田的民意支持率不升反跌;葬禮現場,G7領導人更是一個沒到,反倒是亞洲國家為日本撐起了場面。

執意為安倍舉行國葬的岸田文雄,以令逝者安倍難堪的方式,也給了自己一記重拳。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