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三個代表改黨性 破西方封鎖入世貿 鄧規江隨續開放 奠經濟黃金廿年

【中华】江澤民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獲提拔為中共領導人,他在任13年內,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從破除六四後西方封鎖,到中美關係恢復正常,中國經濟經歷了飛速增長,特別是江澤民在位後期,在關鍵時刻作出了加快談判處理程序的決策,最終推動中國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黃金20年。

江澤民上台伊始,仍秉承六四後保守政治路線,內地在1990至1991年期間政治路線全面走回頭路。直至1992年鄧小平南巡,警告江澤民等中央新領導層,江澤民從此急速轉軚,搖身一變成為改革開放最積極推手:國內經濟實施宏觀調控、清理三角債、國企改革,同時推行教育、醫療體制改革;並親自掌舵外交,不僅打破西方國家六四後的對華制裁,更與美國建立較之前更常規的高層往來機制。

兩訪美創關係高峰 台海炸使館起波瀾

回應美國總統克林頓的人權外交,江澤民釋放多名異見人士,換取美國最惠國待遇與人權脫鈎,並於1997年邀請克林頓訪華。他兩度正式訪美,把中美的元首外交推向新高峰。江澤民任內利用引進外資,加強與外部世界聯繫,並完成加入世貿的談判,成功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但其任內對美關係也非一帆風順,在1995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時,江澤民曾下令在台海舉行導彈演習,美國派出兩艘航母威嚇;1999年美國軍機更「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還有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都在內地掀起反美浪潮。

禁軍隊經商 准資本家入黨

江澤民下令禁止軍隊經商,同時大筆增撥軍費,引入俄製戰機、戰艦、導彈之餘,重新研發國產先進軍備。中國的載人太空計劃以及殲10、殲20等新型戰機及航母計劃,都始於其時。

至卸任前,江澤民於2000年更提出徹底改變中共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的「三個代表」理論(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破天荒容許資本家入黨,引起極大震撼,遭左派圍攻。至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個代表」寫入黨章,其後寫入憲法。

昨日(11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的《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提到,在籌備十六大期間,江澤民主動提出「為了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為了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他不再擔任中央領導職務,並退出中央委員會,「以利於促進黨和國家高層領導新老交替」。

對江澤民保留軍委主席一職,公告稱「從當時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防和軍隊建設任務繁重考慮」,十六屆一中全會決定江澤民留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直到2004年,江「從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大局出發」,又主動提出辭去黨和國家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充分體現了他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深謀遠慮」。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以後,江「堅決擁護和支持黨中央工作,堅定支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訪昔任國機二院 自言本無升官心

2009年4月,已退休的江澤民到訪他曾領導的國機二院(中國聯合工程公司)時,憶述1989年上台往事。他稱本來想去當教授,不知道自己一個上海書記,怎麽就當了總書記,一度着鄧小平「另請高明」。但最後他考慮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還是接受調到北京。江當時評價自身,在任十幾年來做了3件事,一是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二是把鄧小平理論列入黨章,三是「三個代表」;如果說還有一點成績,就是軍隊一律不許經商,「很慚愧,就做了一點很微小的工作」。

與港關係密切 河水井水喻兩制 劉銳紹:最自由時代 劉兆佳:港問題趨增 後需京修正

【專訊】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與香港關係密切,他的任期橫跨香港回歸國家的大時代,江澤民談一國兩制時說出的一句「井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井水」常被引用,曾被視為中央的治港策略。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回歸初年就算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時偶有偏差,中央仍甚少干預香港事務,讓香港自我糾正,香港與內地「河水不犯井水」。

回歸前曾任駐京記者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形容,江時代的香港是一國兩制下「最自由的黃金時代」,中央鮮有干預香港。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則認為,回歸初期未有2003年遊行及2019年社會事件,江澤民年代與現時兩段時期難比較。

江1989年倡港向前看

「悟已往之不諫」

1989年6月,江澤民擔任中共總書記,同年12月談論香港時引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稱香港要往前看,並指根據香港長期以來的歷史文化和居民表達意見的方式,香港實行政治民主化要循序漸進,又說如香港不穩,只會危害香港的穩定繁榮。

香港回歸以來,江澤民曾四度訪港,其中一次是1997年出席香港回歸交接儀式,他見證英國國旗徐徐降下,升起中國國旗和香港區旗。江在儀式發表講話,強調中央將堅定不移執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並將保持香港原有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3次回歸慶典講話中,他常引用鄧小平「香港人是完全能夠治理好香港的」一語。

劉兆佳:實踐一國兩制偶偏差

中央初容港自我糾正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回歸初期香港沒發生嚴重事態,中央對港採取包容和忍耐的方針,就算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時偶有偏差,仍甚少干預香港事務,讓香港自我糾正,香港與內地「河水不犯井水」。劉提到,回歸初期方針大體上成功,但香港問題愈來愈多,特別是2003年遊行後,反對派與中央對一國兩制的理解有分歧,後來的中央領導人逐步修正,並在習近平時代使一國兩制「重回正軌」。

劉銳紹表示,江澤民時代的香港,是落實鄧小平於1980年代所構想的一國兩制之雛形、內容與內涵,由回歸至2003年,中央對港是「無為而治」,也是一國兩制下最自由的黃金時代。他舉例,江時代的駐港中央機構官員在香港甚少出席公開活動,亦會避免與特首同場;中資書店所售的書籍包攬左中右立場,百花齊放,表現出當時的開放。

2003遊行後喬曉陽提「一國」

劉銳紹:治港政策收緊開端

2003年3月,江澤民卸任國家主席職務,但至2004年仍是軍委主席。劉銳紹說,2003年香港50萬人大遊行,令中央開始擔心香港情况,2004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發表講話,提到「一國兩制的前提是『一國』」以及「高度自治不等如完全自治」,象徵治港政策收緊的開端,劉形容昔日開放已是「俱往矣」。

馮檢基:昔邀內地官赴活動

一國兩制為由拒絕

前立法局議員馮檢基表示,江澤民主政的中央政府表現較開明、開放和包容,願意接納不同持份者的意見,他對江的逝世表示哀悼。馮特別提到,回歸前中央曾邀請民協等傳統泛民主派任「港事顧問」,反觀現時港府提出《施政報告》亦無諮詢民主派,認為兩個時代「差很遠」。馮又說,回歸初期曾欲邀請內地官員出席民協在港舉辦的活動,內地官員以一國兩制為由拒絕出席,反映當時中央不欲干預香港事務的方針。

譚耀宗:回歸前後非一帆風順

譚耀宗則說,江澤民在回歸過渡期具角色重要,但譚認為現時與當年難比較,提到回歸初期未有2003年遊行及2019年的社會事件,令中央近年要訂立國安法。譚又提到回歸前亦有中英爭拗等紛爭,立法會沒有「直通車」,回歸前後也非一帆風順。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