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六今升空 太空站進常態化營運 首現「四眼」太空人 景海鵬四度出征締紀錄

【中华】神舟十六號載人航天飛船今早將發射升空,這是繼本月中旬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成功升空後,載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二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首個載人飛行任務。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名單昨日公布,其中第四次執行飛行任務的景海鵬將出任指令長,他將成為中國「飛天」次數最多的太空人;另外亦首次有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上太空,他們將駐留太空站約5個月。

工程師載荷專家首飛 留站5月

開始於12年前的中國太空站工程(天宮計劃),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3個階段。去年10月,中國發射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對接,太空站形成「T」字構型,標誌着中國太空站建造完成。此後,太空站工程轉入為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轉入常態化運營模式。

今次神十六是中國空間站進入新階段的首次任務,預計今早9時31分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3名宇航員,包括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以及載荷專家桂海潮昨日首次亮相。其中56歲的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九號和十一號的飛行任務,此次是他自2016年後再次參與飛行任務,令他成為中國飛天次數最多的航天員。

景海鵬:7年間沒耽誤過訓練

事隔7年,他稱自己為了四次圓夢,這7年間沒有耽誤過訓練,幾乎沒有在晚上12時前睡覺,周末幾乎沒有休息,也已經4年多沒有回老家探望父母,「600個俯臥撐、600個仰臥起坐、上千次跳繩成為我每天的標配」。他稱,為國爭光是他們的初心使命,每一名太空人都在「時刻準備、任黨挑選、再立新功」。

另外兩名是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以及戴眼鏡的載荷專家桂海潮,兩人是首次上太空,亦是國家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的首次飛行。

3名太空人將在太空駐留約5個月,景海鵬和朱楊柱將主要負責直接操縱和管理航天器,以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而桂海潮負責太空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他們計劃11月返回東風着陸場。

此次發射的神十六,是空間站進入新階段的首個載人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昨日表示,神十六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

乘組輪換貨運補給任務常態化

他又指出,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將常態化實施乘組輪換和貨運補給任務。太空人在軌工作安排趨常態化,包括駕乘載人飛船交會對接和返回、進行在軌實(試)驗、確保空間站平台安全穩定運行、開展包括「天宮課堂」等科普及公益活動等6大類任務。

除了神十六以外,林表示,近期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啟動實施,目標是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開展月球考察和相關技術試驗等。

此外,神舟十五號太空人乘組即將返回地球,目前在軌工作生活181天,各項在軌工作進展順利,已圓滿完成4次出艙活動任務,成為執行出艙任務次數最多的乘組。去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飛船發射入軌,待神舟十六號乘組進駐,兩個乘組完成在軌交接和輪換後返回地面。

 

另讯,昨日戴眼鏡亮相發布會的載荷專家桂海潮,是中國首名佩戴眼鏡的太空人,在網上引發不少關注。

桂海潮現年37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博連讀。其後赴加拿大做博士後研究。2017年他入選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進計劃,回到宇航學院執教。2020年以載荷專家入選中國第三批太空人。此外,他亦是中國首名非軍人出身的航天員。

針對眼鏡是否會影響執行飛天任務,中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太空人分為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這3類,對身體質素的要求依次遞減。載荷專家身體素質要求相對低,「包括輕度近視,都是可以的」。他又指出,太空人可以戴眼鏡上天,但一般在發射階段和返回階段不戴。

蒐數據修設備 發射返回階段除眼鏡

載荷專家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收集和處理實驗數據,維護和修理載荷設備,並負責與地面載荷控制中心聯絡。

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同樣是首次入選太空人,他今年37歲,出身陸軍。他在國防科技大學獲本科、碩士、博士學位,2015年畢業,隨後在原解放軍理工大學爆炸衝擊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博士後,也是解放軍63926部隊工程師。他在2020年入選中國第三批太空人。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