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受眾對新聞內容的看法,取決於自身政治立場與相關的知識儲備。規定受眾只能看什麼不能看什麼,本是極權國家獨裁政府的「專利」,如今卻成為美國左派的律條。
2月8日,美國著名媒體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親往莫斯科採訪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視頻發表,兩天內高達1.9億的點擊率(不包括附上俄文及中文字幕的版本)。此行無異於在整個「恐俄」的西方社會投下一枚巨型「炸彈」:白宮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表示,美國人不應該相信普京在卡爾森的採訪中所說的任何話;美國主流媒體幾乎全員出動表達憤怒,甚至還有政客認為卡爾森是「美國的叛徒」。
世界皆知,美國的第一修正案保護言論自由,美國對言論自由的保護,不是隻保護正確言論,而是保護人人有權說出自己的觀點,包括表達不正確觀點的權利。記者採訪「美國敵人」,這種先例有CBS名主持華萊士(Mike Wallace)在前,2006年8月他退休之後對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的採訪,還讓他獲得了第21次艾美獎。
美國曾以新聞和言論自由傲視世界
世界了解美國的新聞自由,多從「扒糞者」(muckraker)故事開始。美國新聞史上有個著名的「扒糞運動」,指1903年至1912年這10年間轟轟烈烈的黑幕揭露運動,參與主體是新聞記者與大眾媒體。當時美國社會正處於高度腐敗狀態,權錢交易猖獗,全社會都深卷其中,社會道德整體敗壞,各種社會矛盾非常尖鋭,已經危及社會的穩定。這群以「扒糞者」自命的新聞記者,通過這場運動將美國從墮落的深淵中拯救出來。
從那之後,揭露真相,直批各種社會黑暗,成為美國新聞記者的職業驕傲。在這過程中形成了一些行規:事實是唯一的,評論可以自由;要採訪各方當事人並報道他們的看法;所有事實必須經過重複查證。這也是美國普利策獎設立之初的基本評比原則。
美國在言論自由方面的立法保護,確實世界第一。那種保護不是隻保護正確言論,而是保護人人有權說出自己的觀點,包括表達不正確觀點的權利。美國文化精英對新聞自由傳統一直引以為傲。
堪稱美國左派祖師爺的喬姆斯基(Noam Chomsky)以痛恨美國著稱,與古巴國家元首卡斯特羅(Fidel Castro)等社會主義獨裁者都保持友誼,有人問他為什麼還要生活在美國,他的解釋是:「國與國之間的綜合比較沒有什麼意義,我也不會這麼比較。不過美國有些成就,特別是在言論自由方面幾個世紀來爭得的領先地位,是值得敬仰的。」
上述新聞界奉行的原則被政治正確侵蝕,發生在奧巴馬當上總統之後,是個温水煮青蛙的過程。自2020年5月以來美國流行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許多記者、文化名人都因發表左派不喜歡的言論面臨被「取消」。就在今年2月13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解僱了屢獲殊榮的資深記者赫裏奇(Catherine Herridge),原因是她報道了亨特·拜登筆記本電腦的故事。通過這些案例,國際社會看到一個與2020年以前完全不同的美國。
三位美國記者所處時代與他們的命運
一、華萊士(Mike Wallace),崇尚新聞自由的美國時代產物
華萊士在1968年到2006年擔綱CBS王牌電視新聞欄目《60分鐘》主持人,一生獲獎無數。華萊士幾乎遍訪了20世紀的世界名人,其中有本國政要,還有不少「美國的敵人」,如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卡斯特羅(Fidel Castro)、薩達姆(Saddam Hussein)、普京等。他在採訪中以尖鋭、強勢的提問風格和深入犀利的調查報道聞名,其中1979年他對當時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的採訪成為業界經典。他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在於所處的是美國崇尚新聞自由的輝煌時代。
現在,他的兒子Chris Wallace忘記了父親一生的成就奠基於新聞自由賦予記者的自由採訪權之上,在他的CNN節目《華萊士秀》中對卡爾森頗多惡語,稱其採訪時表現得像一隻「熱切的小狗」,對普京而言他是「有用的白痴」。
二、經歷新聞自由到政治正確至上的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
赫什1937年出生,比華萊士晚出生15年,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幾乎與華萊士同時,因喜歡與美國政府作對並寫出高質量的揭露性調查報道,獲得不少榮譽。1969年,他因報道越戰中的美萊村屠殺而獲得1970年普利策獎——在奧巴馬時代之前,這個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獎象徵了美國最負責任的寫作。他還於1969年、1973年、1974年、1981年、2004年,五次獲得喬治·波爾克獎。他的一切報道,都只執着於一件事——尋找被政府掩蓋的真相。他的誠信與負責任的寫作,被業界譽為「他就是真相」。
赫什晚年正逢極左當道的時代,曾對2022年9月發生的最大謎案北溪二號被炸燬進行調查,並於2023年2月8日在個人博客上發表了長篇調查《美國如何毀了北溪二號管道》,直指拜登政府策劃實施的這次行動是美國「最愚蠢的決定之一」。
可惜正逢美國主流媒體成為服務於政黨利益之時,他因這篇揭露北溪2號被毀真相的文章,被美國主流媒體視為「陰謀論愛好者」,並稱文章的真實性一直飽受質疑,赫什寫作此文,就是一直在想方設法「報復美國政府」。
這位集各種美國新聞獎於一身的資深記者,因這一篇報道飽受攻擊,本身就證明美國極左時代的荒謬。
三、卡爾森(Tucker Carlson)
卡爾森於2016年起在霍士新聞頻道主持政論節目《卡爾森今夜秀》(Tucker Carlson Tonight),因大膽尖鋭的批評及敢於直視真相的勇氣,使節目自2021年7月始,成為美國新聞節目中的收視率冠軍,每晚高達300萬。《華盛頓郵報》批評卡爾森政治不正確,指他不時在節目中「使用各種模稜兩可的語言」來發表一些「支持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的觀點」。
2023年4月,因卡爾森指責多米尼電子投票系統舞弊,引致霍士新聞支付高額的和解賠償,卡爾森被解職。同年12月11日,他宣佈成立塔克·卡爾森新聞網,提供各種形式的節目,包括訪談、短視頻和獨白,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自媒體。
他打破左派設置的政治禁忌採訪普京,將成為世界新聞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也將為他帶來非常多的政治麻煩,甚至有傳言說他將會以叛國罪被捕——這種傳言就證明美國言論自由被嚴重侵蝕。
在卡爾森之前,兩度奪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於2015年至2017年間,對普京做了多次深入訪問,完成長達四小時的電視紀錄片《普京訪談錄》,試圖讓美國人了解普京的想法,消除美俄之間的誤會,以避免這兩大強國陷入戰爭。
其實,受眾對新聞內容的看法,取決於自身政治立場與相關的知識儲備。規定受眾只能看什麼不能看什麼,本是極權國家獨裁政府的「專利」,如今卻成為美國左派的律條。民主黨前副總統戈爾(Al Gore)去年12月出席杜拜第28屆締約方氣候變化會議的發言,被概括為「讓美國人從主流媒體之外獲取訊息是對民主的威脅」,在網上廣為流傳。
戈爾的原話是這樣:民主的運作依賴於「共享知識基礎,作為集體推理的基礎」,但「由算法主導的社交媒體打破了這種平衡,公民不再獲得相同的印刷新聞(宣傳),政府無法控制的社交媒體算法,讓人們獲取主流媒體來源之外的訊息,這是對民主的威脅,社交媒體算法應該被禁止」。
經歷過文革時代的中國人,都知道「閲讀相同的印刷新聞」是對民眾知情權的嚴重剝奪,如果美國任由左派繼續折騰下去,將新聞傳播當作洗腦工具,美國的新聞自由將成為過去式。
作者是旅美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