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2024年全國兩會將於下周召開,在低迷的經濟態勢下,去年上任的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提交首份《政府工作報告》。有學者分析指出,整體經濟的頹勢受制於政治發展的形勢,難以期望帶來振奮人心的措施;也有學者預期,今年經濟增長目標需要穩信心,不會因着重「高質量發展」而下調,否則「信心會出問題」。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為2024年定調。此前的省級地方兩會上,大部分省份GDP目標均落在5%至6%,其中北京、上海、江蘇、山東、廣東等主要省市的目標增速均為5%。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對本報分析指出,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基本面向好,定調「穩中求進、以進促穩」,預料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與2023年相比不會出現大的變化,也不會因為強調「高質量發展」而下調目標。「這是一個海內外關注的風向標,往下調的話,很多人會理解中國經濟增長要下滑,信心會出問題」。
昨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稿。會議提到,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料中央承擔赤字 加槓桿救地方
多名分析師預計,今年財政政策的陳述將更為積極,赤字率或提升至3.5%左右,貨幣政策將延續適度寬鬆。界面新聞報道,「財政政策的一個突出特徵將是中央加槓桿、地方降風險,今年的赤字將主要由中央財政承擔。同時,中央向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去年為放開新冠疫情管制的一年,中國經濟並未出現報復性反彈,並面臨着房地產債務問題惡化、通縮壓力高企、青年失業率居高等諸多問題。過去透過大規模基建投資刺激經濟的措施,也難以在地方債務風險待化解的大背景下實現。
地方債高築 難用基建救經濟
從各地兩會的報告來看,地方政府普遍下調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這在往年並不常見。例如廣東去年同比僅增長2.5%,低於預期目標6.5個百分點,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下調到4%。去年底,國務院已要求包括天津、重慶、遼寧、黑龍江等12個重點化債省份,在2024年除了基本民生工程外,不得出現新開工項目;交通、社會事業、市政、產業園區、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完成率不足50%的在建項目緩建乃至停建。
不強調經濟增長 轉高質量發展
孫立堅稱,以前地方政府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因過度擴張出現了巨大的後遺症,造成地方投融資平台的債務問題、中小金融機構債務風險等,現在不再只強調經濟增長,而是注重「高質量發展」,包括創新、普惠方面的無形資產投資。
12月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列為今年經濟工作重點之一。外界關注國務院此次能否提出有規劃性的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正從投資和出口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向依靠消費和服務拉動。政府期望透過擴大內需驅動經濟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研消費振經濟 培育國貨潮品
多個地方政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通過消費和產業政策提振經濟,其中「大宗消費」被重點提及。北京、山西、山東等多地均提出,要推進「以舊換新」,開展新能源汽車、家電家居等下鄉活動,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各省普遍提出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綠色、數字、文旅體育,積極培育智能家居、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上周,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研究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問題,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問題。
但這個計劃也面臨挑戰,大家消費金額減少,以文旅為例,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全國旅遊出遊4.74億人次,總花費6326.87億元(人民幣,下同),雖然較疫前2019年同期增長19%、7.7%,但人均每日旅遊花費約降5%。
學者倡增福利 釋放預防性儲蓄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助理教授陸曦指出,中國居民的預防性儲蓄高增,規模近60萬億,花錢的意欲不高,「不論利率下降多少,實際上人們的錢仍然拿去存銀行」。
他認為政府應思考大幅度改善福利計劃,增加福利支出,「當你小孩的教育、交通、醫療這些公共服務得到保障,生活壓力不那麼大的時候,在賬戶上的預防性儲蓄就能逼出來一點」,但他認為當下政府這樣做的可能性比較低。
政府期望激發有潛能的消費,陸曦指出,更應該關注的是,中國經濟這些問題並不是創造新一輪的需求可以解決,政府必須要考慮一個跨期的手段,要從根本上解決對經濟的預期。「如果只在當期解決當期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去年開始出台了上百個政策,但是有用嗎?」
他擔憂的是,隨着近年國務院已變成黨中央執行機構,無法期待政府工作報告對當下的經濟困難,提出具有實際意義的檢討和措施、或將會推行振奮人心的改革。「整體經濟的形勢受制於政治發展的形勢」,他稱,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們對於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期待很可能淪為幻想,「不能以鄧小平時代的政治邏輯來判斷當下」。
一般來說,三中全會聚焦經濟與改革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的三中全會,更加對中國發展有深遠影響。外界原本預期去年底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一直未有排上議程。總理李強「首秀」將會交上一份怎樣的答卷,有待3月5日揭曉。
(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