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國兩會也是窺見大陸新一年對台工作主軸之窗,適逢台灣大選後、新一屆政府5月上任之際,金門水域大陸快艇「2‧14」翻覆事件亦持續發酵,會議是否釋出涉台新信號值得關注。兩岸學者均認為,大陸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將更堅定,措辭更強烈;但在中美關係趨穩的大框架下,方針路線暫不會出現調整改變。
國務院總理李強和分管對台工作的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今年將在兩會發表任內首份工作報告,往年報告涉台內容及篇幅均是焦點,每逢台灣大選年前後更加吸引外界關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在2015、2016和2019年兩會參與代表團審議時談及兩岸關係,今年是否也會發表談話值得關注。王滬寧照例將參加人大台灣代表團審議,而兩會結束當天的總理記者會,通常會有一兩個和台灣相關的問題。
決策室外,金門覆艇悲劇發生,台學者指屬研判兩岸關係時「超出可預計範圍的意外」。事件令官方切斷往來多年後首次「被動式半直接」接觸(陸方派至金門協商的人員具有地方台辦背景),雙方無政治基礎及互信的情况下,協商十餘次未有結果,大陸民間情緒亦圍繞事件不斷發酵,難斷言對官方的處理方式全無影響。台灣學者認為,大陸利用金門事件進一步宣示一中,「無效化」台灣在金門海域的管轄權,並製造海警、海監船在相關海域行動的新常態。王滬寧日前在2024年對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強調要堅決打擊「台獨」分裂、遏制外部勢力干涉,「進一步掌握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往年的「遏制」台獨升級為語氣更加嚴厲的「打擊」,並且未有提到「兩岸一家親」,被解讀為對台立場「愈來愈強硬」。
中美達共識 不易改台海現狀
東亞國際關係學者林泉忠則研判,今年兩會對台不會出現亮眼新政策,表述上將重複對台工作會議用語。他對本報指出,在中美關係去年11月「習拜會」後趨於穩定的大框架下,中美雙方已就管控台海危機達成一定共識,雙方都不會輕易採取措施改變現狀。此外,美國今年11月即將舉行大選,「若北京對台採取嚴厲打擊措施造成影響,相當於給美國的選舉製造話題,對自身無利」。不論台灣地区新一任领导人「520」上台前或後,預測台海都不會出現大的波幅。
林泉忠指,雖說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已被北京定性為獨派,大陸仍會觀望其就職演說時,就兩岸部分進行什麼樣的陳述。另邊廂,賴清德的演說亦會「非常謹慎」,以柔性措辭形容兩岸,並表達期待恢復交流;演說預料將不再提及「九二會談」,而是用其他方式向大陸表達善意,比如此前暫停的台灣赴陸團,或許在「520」之後會恢復。他也提及,金門事件解決的根本還在於「雙方要接觸」,「先對話、然後徹底調查,再根據過往的經驗處理」。雙方就事件均表現低調謹慎,是否願意各退一步,台灣道歉「能否換來大陸海警海監船退出禁止水域?」
不滿賴講話或採更多行動
中新社引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指出,反台獨反分裂議題將是今年兩會涉台議題關注焦點。「對於台獨冒險行徑,大陸不會留任何妥協空間,將予以堅決回擊。」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也指出,大陸未來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和態度將愈發堅定,面對民進黨「倚美謀獨」的挑釁不會讓步。
台灣政大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對本報表示,從兩三年前大陸外交部進一步強化「一個中國」論述、否認存在「海峽中線」以來,就可以見到中共涉台表述趨勢是用詞更強烈,包括這次對台工作會議上強調打擊台獨。預計對民進黨政府的譴責也會加強,他認為如果北京對賴清德「520」講話不滿意,預料會採取更多行動,「如海警、海監船到時候可能不止在金門馬祖水域活動,會到更近台灣本島的地方來」。
丁樹範直言金門事件談判失敗「是正常的」,民進黨當局雖願意承認疏失及作出妥協、賠償,亦希望在事件中呈現主權,及宣示在該海域的司法權,即對「三無漁船」有權進行海巡和驅逐。因此在至今尚未作出道歉的情况下,相信是雙方在道歉的用詞部分,如何表述有所爭拗。
低階層接觸低調啓動
另一方面,兩岸在官方層面切斷往來8年後,近日有迹象顯示,低調的低階層接觸已經啓動。包括台北燈節2月17日正式點燈,上海訪團於17至20日抵台低調參訪。另邊廂,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吳峻鋕,2月25日受邀線上出席一場由兩岸及海外華人學者共同與會的講座並發表演講,是民進黨2016年執政以來,首見綠營黨務人士與大陸學者交流。
與會者指,雖然雙方各自有宣示立場,現場並無火藥味,大陸學者對吳峻鋕的發言,也未表現出敵意或不屑。吳峻鋕會上表示台獨黨綱「已是歷史文件」,不必再另宣布。在場大陸學者雖不接受民進黨的「兩岸互不隸屬」說,但最後各方都同意民進黨與大陸溝通對話「實屬必要」。而過程中,亦有談及近日的金門覆艇事件。丁樹範認為,「這一舉動說明,大陸認為在民進黨下一屆繼續執政的事實面前,雙方有必要嘗試對話接觸。」民進黨方面也在會談後指出,對於兩岸互動保持善意,願意與大陸更多的溝通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