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年新面孔 華對日韓新格局 三國領導人今再聚首 學者:恢復機制已是成果

【政局】時隔4年半,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再度聚首,今天(26日)起一連兩日在韓國首爾舉行會談。首日規劃以雙邊會見開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及韓國總統尹錫悅捉對會商,明日(27日)則是三方峰會重頭戲,會後將發表聯合聲明。2019年末至今,三大東北亞核心國經歷領導人更替、政權更迭;台海風浪升高,半島不太平,國際大環境亦改變,影響區域內合縱連橫。外界聚焦峰會共識,學者指出,「三國演義」格局已悄然改變,由過去的「中韓對日」切換為「日韓對中」;三方今次能夠坐下來談,恢復機制,已是成果。

自2008年首次中日韓峰會以來,三國領導人第一次相隔如此長時間再見,亦全換上新面孔。上一次舉行峰會是在2019年底,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故)、韓國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故)在四川成都發表《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

日韓和解 中日疏遠 中韓低谷

面對錯綜複雜的內外環境,地緣上緊密相連的東北亞鄰國,彼此間關係也發生着變化。4年間,日韓和解,中日疏遠,中韓關係更是急轉直下。東亞國際關係學者林泉忠對本報指出,今次峰會是歷史上首次出現日韓對中國的基本態勢,「三國會議的基本結構,過去比較像中韓對日本,因為中韓在對日歷史問題上有共同點,雖說未必是每次會議的主議題」,如今日韓和解,更為重要的是,「中美的對立已經愈來愈清晰」。

中日關係受新冠疫情、國民態度及核污水排海等事件影響趨冷,韓國對華則是保守派尹錫悅上台後路線的轉變。尹錫悅甫上台的2022年兩國關係平穩過渡,時任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其就職儀式,習近平年底也在峇里島G20期間與尹會見。直到2023年中,尹錫悅首度就台海開腔,形容台灣問題「是全球性問題」,認為北京試圖以武力改變現狀,引來中方激烈批評。日本領導人雖未就台灣問題作激進表態,亦多次公開強調台海和平重要性,並升級美日安保條約。美國在日韓加深軍事介入,「亞洲小北約」雛形已現,有評論指,「中方唯一手中的多邊關係籌碼,就是中日韓領導人峰會」。

半島局勢緊張 中國斡旋空間

而半島局勢的持續緊張,也給中國帶來斡旋空間。日本新聞網(JNN)早前稱,中國希望動搖美日韓之間的安保合作,日韓則預計將要求中國在朝鮮核問題方面發揮作用。日媒透露,三國在聯合聲明(共同宣言)中仍未就此達成共識(見另稿)。此外,去年末三藩市「習拜會」推動中美關係暫時和緩後,韓國對華立場也開始鬆動,加上近日執政黨在國會選舉中失利,內部開始反思此前的「親美遠中」路線。自從去年擔任中日韓合作輪值主席國以來,韓方對重啟中日韓高層對話表現出積極意願。

林泉忠:中方盼分斷美日美韓

峰會召開前夕,《環球時報》發表社評,形容會議為韓國外交「糾偏」試金石,「畢竟同中方的雙邊互動是這次峰會的一大看點。韓方想要藉此次三國峰會推動中韓關係走出低谷」。林泉忠則表示,今次峰會是中方最早主動提出,韓國作為輪值主席則是理當積極響應。中方希望召開峰會的理由非常簡單,分斷美日、美韓,類似分斷美歐、美澳的做法。「中美對立之後日韓都倒向美國,雖說倒向美國不等於要跟中國全面脫鈎,(但)站在中方立場,最好還是把日韓『拉住』。」

經貿共同利益 自貿談判矚目

經貿則是三國間的利益共同點,2012年啓動、2019年後停滯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是否再度重啓,是本次峰會一大看點。「中國現在經濟不好了,維持跟日韓最基本的經貿合作是有必要的。」林泉忠指出,韓國國內亦存在聲音,認為需要緩和此前過激的外交策略。「日本從來都認為跟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應該維持穩定的關係,有利經貿發展,這是幾十年來沒有變的基本國策,無論哪一黨上台都是這個思路。」

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對俄通社說,考慮中日韓領導人時隔4年多再次會談,「圍繞地區和平安全問題即使最終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的成果,也並不意味着失敗,因為這樣的坦誠溝通方式本身也是成果,在三國間起到了增信釋疑、了解彼此的作用,為接下來進一步溝通營造了相對有利的氛圍」。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