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美】美國早前計劃對進入該國港口的中國船隻徵收進港費用,惟業界憂慮會破壞經濟。英媒周三(9日)引述消息指,特朗普政府正考慮放寬相關做法,而徵費計劃可能延至11月才實施。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表示,會對該計劃作出合理調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周三(9日)回應指,美方徵收進港費損人害己,既推高全球海運成本,擾亂產供鏈穩定,也增加美國國內通脹壓力,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利益,最終無法振興美國造船業。
格里爾周二(8日)在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上述徵費提議是為了解決美國造船業不足,港口費是擬議的行動或一系列潛在收入,可用於激勵美國造船業。他又指,這些計劃不會全部實施,也不會全部累積。他已親自會見多名航運利益相關人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研究這些反饋意見及本月底公開聽證會上的證詞,希望確保有足夠時間和激勵措施將造船業引進美國,而不會影響經濟。
消息人士向英媒透露,正考慮的調整包括延遲實施和設計新的收費結構,以降低到港中國船隻的總體成本。美國鋼鐵製造商和行業工會支持徵費計劃,但其他反對者眾多。農民、能源生產商、化學和建築公司以及國內船舶營運商認為,該計劃將帶來沉重成本負擔,可能導致他們破產。港口業界亦警告,這些費用可能引發供應鏈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