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甫上任已表明會以經濟為先,並強調「負責任的積極財政」理念,既要在維持財政紀律下刺激經濟增長,又要控制物價飈升對民眾生活水平的影響。綜合日本國內外傳媒報道,高市內閣擬在下月公布本財年的追加預算,規模將高於上一個財年的刺激經濟方案,但確切金額尚待確認——新任財相片山皋月表明,預算「需要有足夠大的規模」以體現高市指示的經濟指施方針。
高市早苗周二在拜相後的首場內閣會議上,要求閣員加緊制定及推行應對物價高漲等的經濟對策。被外媒稱為「早苗經濟學」的經濟新政,短期重頭戲將是尋求在今年臨時國會會期內通過的2025財年追加預算。路透社引述多於一個消息人士報道,追加預算金額會高於2024年財年提出的13.9萬億日圓(近7200億港元)刺激經濟措施。
延續「安倍經濟學」思路 出招受通脹掣肘
路透社引述多於一個消息人士報道,高市首輪經濟刺激措施將建基於三大支柱:(一)遏抑通脹措施、(二)投資成長型產業(指以科技創新導向、擁有巨大經濟效益潛力的新興產業)、(三)國家安全,其潛在措施包括早日廢除汽油稅的暫定稅率、提供冬季電費和燃氣費補貼來控制通脹、擴大地方政府補助來支援未能透過為僱員加薪享用稅務優惠的中小企等,另一獲高市和片山提及的考慮方案是提高個人入息免稅額。高市政府又計劃為戰略經濟發展撥款,投資人工智能(AI)、半導體等成長型產業,並確保關鍵商品的供應鏈。然而,日本還須應付美國要求的逾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計劃,採購方向涵蓋液化天然氣和大豆等,高市會在下周接待來訪的特朗普時跟其進一步磋商。
追加支出倘高於預期 恐需發新國債
「早苗經濟學」某程度上將尋求延續「安倍經濟學」的積極財政和結構性改革思路,但不同安倍晉三第二次上台時需引領日本擺脫長期通縮,日本近年經歷「令和米騷動」引發米價飈升和環球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生活成本壓力——日本通脹勢連續第4年高於日央行的2%目標,令高市出招受掣肘。
日本是政府負責比例最高的主要經濟體,去年政府債務佔GDP比例高達236.7%,財政紀律和可持續性變得愈來愈受關注。這也是為何高市早苗及其財經高官——包括財相片山、負責日本經濟增長戰略的新任經濟財政政策相城內實以等現時鼓吹「負責任的積極財政」理念。倘若高市政府想投入更多資金於財政擴張,將有尋找財源的迫切壓力。路透社等推測,如追加支出高於預期,高市政府可能需要發行新國債來彌補赤字,惟日央行因應通脹而逐步加息,則會推高政府發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