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發群眾抗議後,該市決定從總計有六個候選地的選址名單上退出。中國雄心勃勃的核能發展計劃遭受重大挫折。

英國《金融時報》 韓碧如 北京報道
迫於群眾抗議,中國一個城市已決定退出國內首座大型核循環工廠的選址名單——這是人民力量的最新勝利,但卻是世界最大核發展計劃的一大挫敗。
中國計劃新建數十座核反應堆,以減少對煤炭的依賴,目標是到2030年非化石燃料占全國能源消耗需求的五分之一。
如果這些反應堆全部按計劃建成,中國在核能領域將位列世界第二,排在法國和日本之前。這要求中國提高乏燃料的處理能力。乏燃料處理已日益成為一個在全球範圍內引起關註的問題。
兩家國有企業在中國核發展計劃中起著帶頭作用。其中,中國核工業集團(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將與法國阿海琺(Areva)在中國合資修建一座核廢料處理廠,並已選定六個建廠候選地。但在連雲港市上周末爆發抗議後,當地政府將該市從候選名單上撤除。
中國連雲港爆發罕見反核游行抗議
在網上一則確認該項目的消息引起當地居民驚慌後,上周六有數千群眾聚集並進行了和平抗議。次日晚的抗議中,數百名防暴警察與示威者發生了沖突。
地方政府向抗議者讓步的情況在中國並不常見,但涉及一些遭到城市中產階級反對的工業項目,包括核能項目,這種讓步變得越來越普遍。
根據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國際與安全研究中心的周雲(音譯)發表於2011年的一篇論文,中國在核電站內部處理核廢料的能力將在2020年達到極限,發展站外儲存將把這個期限延長到2035年。
連雲港的抗議是因居民反對而導致核項目被取消的第三個例子。此前兩例分別是在長江岸邊擬建一座核反應堆以及在中國南方建設一座核燃料處理廠。
選址名單中的另外五個地點中有一處已經公開確認為湛江。
現年89歲的核物理學家何祚庥是中國最早提倡發展核能的人士之一,但他現在對中國發展核能的速度之快公開表示反對。他說,最開始對這次抗議活動的處置會“損害政府的公信力”,“公眾對安全方面的擔憂被當成了一件小事”。
中國此前就發生過建設垃圾焚化爐和對二甲苯(PX)石化工廠的項目因群眾抗議而被當地政府取消或遷址。
核能相關部門的官員也擔憂,打壓抗議活動會導致公眾反對核能這種能源。
“就像反PX抗議活動一樣,如果當局試圖重拳打壓,就會激起巨大的反彈,”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專家毛壽龍說。他認為,連雲港抗議事件將使未來核項目更難以開展。
他說:“政府應該改善公共政策決策過程,給予民眾知情權,使政策制定過程更加透明,選址更加科學。”
在連雲港事件之前,英國決定重新評估中國擬參與投資建設的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電站項目,為此北京方面在本周表示中英雙邊關系正處於一個“歷史時刻”。
Luna Lin補充報道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