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緬甸民主鬥士昂山素姬及中國專制政權所奉行的意識形態應是南轅北轍。
因此,緬甸民主政府或會自然而然地向西方靠攏、疏遠中共。在中國,與昂山素姬理念相似、也同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劉曉波,現正被當局囚禁。
長久以來,美國一直孤立緬甸軍政府、支持昂山素姬帶領的民主運動。而中國則堅決支持緬甸軍政府、反對當地民主力量,擔心相似的理念會蔓延到國內。
昂山素姬是全球最受推崇的人權及民主鬥士之一,她和她的全國民主聯盟接掌國家權力,對中國領導人來說也不是好兆頭。
然而,外交政策向來以國家利益和務實主義先行。如今,全球都密切關注昂山素姬將如何應對大國政治、平衡國家的切實利益及自身的理想主義信念。
昂山素姬已從人權分子和反對派領袖搖身一變成為國家實際上的領導人,首要任務是治理國家。
許多外交觀察家相信,緬甸的對華政策現正處於關鍵時刻。全國民主聯盟政府面對的挑戰,是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政策之間達致平衡。緬甸可以選擇照顧國內的反華情緒、實施親西方政策,但如此一來,就有可能失去中國對當地經濟發展及和平進程的支持。
另一方面,緬甸也可以與中國交好,而這樣有可能失去國內及其他民主國家的重要支持。
不過,昂山素姬在週日完結的五天訪華行程期間,與中國領導人交流時傳遞的信息,都顯示緬甸傾向於以中緬關係為優先。兩國領導人會面時,都強調雙方傳統的“兄弟情"。這就是為何昂山素姬首次外訪就以中國為目的地,而沒有選擇美國。
中國的資金和技術,對緬甸的發展都至關重要。中國為緬甸和平進程所提供的財務援助和政治支持,近期都大幅增加。
此外,中國也比以往更願意信任昂山素姬,日益展現出與緬甸新政府交流的意願,還以務實態度,學會了如何與緬甸不同政治力量建立關係,同時優先考慮如何與新政府改善關係。
不過,面前仍有許多挑戰,例如密松大壩項目陷入僵局後,至今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而緬甸邊境地區的族裔衝突也尚未找到和平解決的方式。此外,緬甸在中國和部份涉及南海主權爭議的東盟國家之間左右為難。每一件事都利害攸關。
昂山素姬尋求中國援助的同時,中國也會向她提出要求,包括讓不受緬甸國內歡迎的多個建設項目復工,以及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的立場。中國與日本、南韓、印度及澳洲等區內大國關係轉差,加上東盟十國當中,許多國家都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力求遏制中國強勢崛起,因此中國如今前所未有地熱衷與緬甸加強關係。
因此,中緬之間並不只是雙邊關係。亞洲是全球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但隨著中美之間的角力加劇,這裡也成為政治上最脆弱不堪的地區,因此中緬關係對區內安全及地緣政治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作者爲南華早報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