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
评论员 蓝雨
中国企业收购德国晶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受阻。德国经济部日前撤回了针对该收购案的批淮令,称需要重新审查。德国政府承认,这是在美国情报机构介入后才对这桩併购案亮起红灯的。事件也再次说明美国在全球不遗馀力地围堵中国高科技产业。
这宗交易原本已进入尾声,中国企业已在规定的期限内缴付所有款项,但结果仍被强令叫停。德国《商报》透露,在美国驻柏林大使馆二十一日的一次会议上,美国情报部门向德国方面展示调查结果,其中展示了爱思强的产品也可以有军事用途的证据,此项併购可能让北京获得用于军事目的晶片生产技术。来自德国总理默克尔办公室、经济部、内政部和国防部的代表都出席了会议。迫于美方的压力,德国宣布撤回批淮令。
这并非美国首次在国外围堵中国高科技併购。今年上半年,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贾朵德和南韩官员密商,并向半导体大厂三星等高层管理人员传达华盛顿观点,要求美韩共同对抗中国晶片「强权的掘起」。贾朵德不讳言要用国际协作的办法,应对中国高科技採购。显然,美国在晶片生产领域给中国的产业基金设置了一堵看不见的围牆,力阻中国资本併购西方先进晶片技术。
众所周知,中国晶片制造一直是短板,每年从美国进口高科技晶片就要二千多亿美元,花费超过进口石油。为了迎头赶上,实现产业升级,中国政府设立产业基金并支持有关企业藉当前美欧经济不景气之机进行併购,但此举无疑是动了美国的利益。
在华府看来,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延伸,将缩短与美国的科技差距,尤其是高科技晶片很多用于军事领域,如果中国掌握相关技术,美国将无法保持对中国的军事代差优势,今后一旦爆发战事,中国先进武器将对美国造成致命威胁,因此美国派出情报部门,到处告诫盟国警惕中国的併购。
美国的围堵给中国提了一个醒:核心技术必须自力更生,自己研发,不能一味依靠重金收买,仰人鼻息。事实上,中国比较先进的行业比如航天技术,都不是买来的,而是通过科技攻关实现的,中国国企必须改掉功利心态,脚踏实地投资研发,拿出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否则规模再大也只会是虚胖,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真正的竞争力,产业升级更成为镜花水月。这方面中国有成功例子,当初就是美欧将欲参与卫星研发的中国拒之门外,造就中国自己研发北斗卫星体系,成功摆脱对美欧的依赖,取得绝大的战略成功。
美国已将中国当作战略对手,今后对华围堵不会减弱,只会加强,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恐怕文化、科技领域也是战场。中美关系将愈来愈恶化,开始出现像美苏冷战那样的局面,中国对此应做好心理准备,未雨绸缪。
(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发表 作者为知名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