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启动在即 上海股票却遭到海外投资者抛售

  

  【熊猫时报讯】据彭博社报道,市场对中国即将为海外投资者开通的一条新的股市投资渠道期待已久,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举措可能并不会带来重大的效果。

  虽然中国的基准股指已经进入牛市,但11月迄今,全球投资者通过沪港通已经淨卖出了35.1亿元人民币(约合5.12亿美元)的中国内地股票,料将创出一年以来最大单月资金流出规模。连线深圳与香港股市的深港通预计很快就将推出,两个交易所计划11月19日对深港通业务进行全网测试。不过,深港通的具体开通日期还没有宣佈。

  人民币大幅贬值降低了中国内地股票以美元计算的价值,另外投资者还担忧政府支援的基金将会减少持股,导致中国股票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减弱。儘管瑞银表示深圳股市集中了大量网际网络类上市公司,使其相对于上海股市更具吸引力,但Instinet
Pacific Services
Ltd.却指出股价依然太贵。深证综合指数目前相对于过往业绩的市盈率为45倍,是香港基准股指的3倍,比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高出49%。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首席亚洲市场策略师许长泰说,要使资金北上更积极,中国市场必须显现出强劲的动能才能吸引投资者的注意;鑑于人民币预计会继续贬值,他可能会继续留在香港市场,或者投资不受汇率风险影响的资产。香港实行的就是盯住美元的联繫汇率制度。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以及提高全球影响力的措施之一,中国在8月正式批淮了深港通。中国之前于2014年11月启动了沪港通机制,当时也正是中国一轮大牛市的起点,之后股市在2015年中大跌。

  随著人民币贬值加剧,从中国内地股市的资金外流11月也有所加快。特朗普11月8日意外地在大选中获胜引发了7月以来最大规模的单日资金外流,同时中国的人民币也跌至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投资者对上海股票需求已经低迷的情况下,对估值更高的深圳股票的增量需求可能会相当有限,」 Instinet驻香港的执行董事Patrick
Mohr在报告中写道。「自从2015年7月份以来,对中国内地股票的淨敞口几乎没有增长。」

  按照深港通机制,机构投资者将可以交易所有深圳证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以及市值60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深证成份指数和深证中小创新指数的成份股。与之对应,深圳股市投资者也可以投资香港股市的一些小型股。

  瑞银旗下财富管理子公司驻香港的亚太资产配置负责人Adrian
Zuercher看来,深港通为海外投资者提供了比沪港通更多样化的产业投资标的。科技和消费类公司在深圳综合指数的权重接近40%,而上海股市则是由银行和国有企业主导。

  Zuercher说,深圳的情况完全不同于上海,在这裡你可以投资网际网络股票、初创企业,因此会有更大的影响。

  深圳股市的基准指数从2016年1月份创下的年内低点已经上涨30%,11月15日收于10个月高点,市盈率水平达到上证综指的两倍。

  中国政府支援的基金在2015年股市市值暴跌5万亿美元的过程中买入了大量股票,Victory Capital Management
Inc.驻香港的基金经理Tony
Chu说,对这些基金可能出售持股的担忧将会限制投资者对A股的兴趣。8月中旬上证综指升至7个月高点的时候,这些基金被认为抛售了银行股。

  「A股首先的问题是估值,」Chu表示,「深港通令人感兴趣的将是南下资金规模,而不是北上的资金。」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