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据世界报文章,美国新总统川普20日即将就职,他去年12月一系列布局,清晰显示「拉俄抗中」基本思路,儘管这一策略颠覆美国布希总统以来「以俄为敌」的长期外交政策,遭遇美国外交决策圈和国会反弹,但由于遏制中国已成美国主流民意,而欧巴马总统八年任内,为对付中国而推动的「亚洲再平衡」政策收效甚微,成为「烂尾工程」,使川普「拉俄抗中」,推行新「三国演义」的新策略,最终将获国会支持,未来四年中国或将面对全新、对北京最不利的国际格局。
欧巴马过去八年针对中国掘起採取的政策,包括「重返亚洲」(后改名「亚太再平衡」)、支持日本修改和平宪法、鼓励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案、派遣军舰前往南海「自由航行」,以及推动排除中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等,不是被中国破解,就是因美国立场反覆而未竟全功。
中国以分而治之手段,与美国周旋两年,反而连连得手。其中最大手笔就是借力使力,迫使美国盟友菲律宾「弃美向中」。美菲翻脸也给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家发出信号,即美中力量对比正悄悄发生变化,草率选边恐蒙其害。美国「重返亚洲」另一个显而易见后果,就是促使中俄两国形成「准结盟」,两国分别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和南海问题上互相支持,在联合国也与西方国家唱反调,颇有重回冷战时代两大阵营对峙之势。
然而,俄、中之间毕竟存在战略竞争,中国推动「一带一路」进军中亚地区,让俄罗斯警觉。俄罗斯在对中国石油和先进武器供应上多次变卦,也让中国点滴在心头。因此俄中关系并非铁板一块,川普推动「美俄接近」,欲在中俄之间打下一个「楔子」,很快就获得俄罗斯总统普亭热烈响应,即使欧巴马卸任之前祭出驱逐35名俄罗斯外交官的大动作,普亭也强忍恼怒,不以牙还牙,等待川普上任再说。
川普未上任,就急于对中国出招,已从三方面重塑美中关系。在政治层面,他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试探中国底线;经济层面,任命对中国不友善的鹰派人士彼得.纳瓦罗执掌新成立的国家贸易委员会,对中贸易难免一战;军事层面,任命参与过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绰号「疯狗」的前中央司令部司令马提斯出任国防部长,预期川普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态度,不再像欧巴马政府那样犹豫。可以预见,未来美中潜在衝突风险正升高。
北京当局原本只预期川普会与中国打贸易战,现在渐意识到,川普上任对美中关系的衝击,比北京预估的要严峻得多。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去年12月27日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会上一段谈话,可视为中国应对川普政府的一次总动员。
他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习近平讲话,谈到了与美国博弈的方向、决心和具体方法,是他面川普的再三挑战,首次作出正面回应:「奉陪到底!」
事实上,北京的回应措施早在川普当选后不久就开始。针对川普挑战「一中」政策,北京的反应尤其激烈。解放军主动披露多架轰-6K战略轰炸机去年12月中旬环台湾飞行;12月26日,北京与日前和台湾断交的圣多美普林西比建交,吹响外交「割喉战」号角,都是对华盛顿与台北可能提升关系的警示。
解放军海军去年12月16日,在美国海军眼皮底下捞走美军在南海部署的潜航器;12月25日,「辽宁舰」航母率编队穿越宫古海峡,首次穿越「第一岛链」,进入西北太平洋,绕台湾一周后进入南海。这也在向美日表明,「第一岛链」不对中国军队构成影响,穿越已成新常态。
川普就任后,美俄关系迅速升温,似已势不可挡。未来俄罗斯会与美、中等距交往,或在川普利诱下,形成美俄联手抗中之势,尚难预料。但像过去八年那样,中俄联手对付美国的景象恐难再现。在形势越来越不利中国的形势下,不断通过实力展示,斗而不破、不战而屈人之兵,已是北京当局不得不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