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上空乌云密布,摄于特朗普就职前夕
评论员 蓝雨
1月1
1日候任国务卿提勒森在国会参院任命听证对中国放狠话。表示中国在南海争议岛礁建军事设施,行为和俄罗斯从乌克兰夺取克里米亚手段类似,「我们将向中国传递清楚信号,第一,停止建岛;第二,不允许中国接近这些岛屿」。
1月12日美国候任国防部长退休海军陆战队上将麦提斯也在美国国会山参加听证会时称「我认为(全球力量平衡)正在受到自二战以来的最严重袭击,这种袭击来自俄罗斯、来自恐怖组织,也由于中国在南海的行动。」这是美军头目把中国同恐怖组织一起列为假想敌,公开向解放军下的战书。
1月23日,白宫新闻秘书斯派塞周一在他首个正式每日简报会上,被记者问到特朗普是否同意提勒森的言论时说:「我认为美国将确实地保卫在该处的利益。如果那些岛屿实际上是在国际水域且并非中国的一部分,那麽,我们将确实保卫国际领域不被某一国佔据。」
上述这些比奥巴马政府任何官员都强硬的谈话,显示特朗普内阁一副「战斗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内阁跟过去的几任美国总统不同,在南海问题上持非常明确地立场,抛弃了过往“不持立场”的外交传统,这一点中国应该有更多应对方案,从坏处着手。
国务卿,国防部长等权力核心“不约而同”提及中国威胁论,显示特朗普执政团队对中国充满深度敌意,中美关系不会在特朗普期待的“谈判”中前进,因为特朗普拿来谈判的筹码,不是美国自己的优势,而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民族利益。这与笔者近日撰文的主要核心观点,未来中美关系进入“经济冷战,贸易热战”是相符的。甚至笔者认为还应该延伸至军事层面:特朗普团队将运用一边军事,贸易等手段恐吓,一边争取条件向中国索价的萝卜棍棒策略,但这个萝卜棍棒策略跟传统不同,唱红脸的多,唱白脸的少,甚至难以寻觅,连一个新闻秘书也鹰派十足,特朗普内阁没有留给自己外交周旋的空间,各个把话说死。笔者认为,虽然特朗普刚上任不到三天,但内阁反华态势和风格基本已经形成。在这种主调下,笔者的思考进入军事范畴,本文这里主要谈谈中美军事风险,与早前写的“经济冷战,贸易热战”形成一文一武二种思路。这里笔者也用八个字:军事较量,擦枪走火。
大家有没留意到,特朗普三位内阁成员都提到南海,这传递出一个信息,特朗普时期,对华棍棒上美国将选择在南海问题做文章。对于特朗普内阁而言,要“让美国再次伟大”,就必然视中国为“绊脚石”,而着力南海,有军事和经济战略需要。概括来说,中国的国家战略是从大陆型国家,恢复为陆海型国家,这个转型,南海是关键,这一点美国人十分清楚,目前看,特朗普政府只是在延续奥巴马政府在南海上的战略,只是风格不同,特朗普把真人秀那套用上了,毫不掩饰,单刀直入。奥巴马是“重返亚太”,特朗普是“立足南海”。
笔者认为,提勒森未上任就迫不及待提到南海,也代表着美孚等石油巨头对南海能源虎视眈眈。提勒森是美孚石油董事长及CEO,没有担任过公职和从事过外交工作。特朗普找他负责外交,是外行人找外行人。但外交素人提勒森,有着能源巨头那种嗜血本能,他在听证会时,就有人在外示威,指责其能源扩张毁人家园。目前,台上美国能源巨头插足南海资源不多,也名不正言不顺,特朗普委任能源巨头做国务卿,显然盯上了南海,战略意图就是要跟中国分享南海资源这块大蛋糕,可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笔者认为,南海未来不会随着菲律宾或越南转向而平静下来,代表国际能源资本利益的提勒森,必然借助美国政府之力,开撕南海能源这块大蛋糕。并部署重型装备甚至军队,加快发展韩国济州岛美军军事基地,增加南海军事行动的频率等,作为开撕南海能源的筹码。特朗普,提勒森这二个军事零经验的人,加上“疯狗”防长可能成为白宫主战派,主张用军事重压对付中国。而经济上的主战派更多,详见笔者美国内阁深度分析一文。
这里,必须一提的就是特朗普的政治偶像里根,我们或者从里根身上,预测到特朗普未来的行径:
里根在1980年的选战中击败了当时民主党的总统吉米·卡特,其推行的经济政策为供应面经济学,被人称为里根经济学,包括将所得税降低了25%、减少通货膨胀、降低利率、扩大军费开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国债,排除税赋规则的漏洞,继续对商业行为撤销管制,使美国经济在历经1981-1982年的急遽衰退后,于1982年开始了非常茁壮的经济成长。里根始终强调他对于联邦政府在处理问题上的能力抱持著怀疑态度,尤其是在经济问题方面。他的解决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并减少税率和商业管制,以此让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修正所面临的问题。里根在就职典礼那天说道:“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里根让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对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扩张军备,对前苏联的政策则由原本的围堵改为直接的对抗(笔者提醒各位,请留意这一点)。里根在政治意识形态上贯彻了反共主义与民主资本主义(笔者再次提醒各位,请留意这一点)。
许多的观察家,尤其是美国的保守派,称赞里根是美国得以拖垮苏联的主要功臣。里根的总统任期影响美国1980年代文化,使得1980年代也常被称为“里根时代”,其右翼及保守派的思想哲学至今仍是美国保守派的标志。另一方面,部分左派观点认为里根的政策为日后美国经济失衡、贫富差距拉大埋下了伏笔,甚至进一步影响21世纪的全球,基督教右派及新保守主义亦在此时取得影响力,改变共和党日后的政治生态。
从特朗普的政治偶像身上,以及特朗普甄选的内阁主要成员,笔者认为特朗普欲借鉴里根经验,填补自己一片空白的治国经验。事实上,特朗普提出的经济政策,几乎就是里根经济学的翻版,比如提出将大规模减税兼削75%监管等,而军事上,选用实战经验丰富的“疯狗”做国防部长,显然有开战的考虑。
或者,不受主流建制欢迎的特朗普,有发动一场战争立威的政治需要,这或许跟特朗普停止涉外政策,将重心转移回国的言论相违背,这不奇怪的,到了今天,大家还相信特朗普竞选诺言,那还真是呵呵了。
对于特朗普而言,执政没有蜜月期,或者很快进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历史上,小布什起初通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二次团结了国民。特朗普这个政治素人,或者会试一试。
美国防长麦提斯把俄罗斯描绘成战略敌人,并把该国放在他的安全威胁名单第一位,加上中国在南海的行为,以及恐怖组织的威胁,共同组成美国的三大假想敌。
由此可见,特朗普的军事方向,未来有三个选项,一是俄罗斯,这个选项随着特朗普竞选受惠于普京且普京的强硬而成为不可能的选项;二是中国,这个选项笔者认为有五成可能,特朗普那个被主流摒弃的执政团队,或许对中国的看法仍停留在留辫子穿长袍的清末民初年代,但碍于中国的军事实力(美国情报机关会把实情告知特朗普执政团队),大中型军事战争很难爆发,不过,笔者预测会“擦枪走火”;三是在中东出兵打击IS,这个选项可能性高达九成,以转移国内对特朗普团队的不满情绪。
就算放下军事冲突的预案,里根的反共主义与民主资本主义仍会贯彻到特朗普的大脑中,台湾这颗被历任美国总统几乎“废弃”的棋子,将被特朗普激活。这从特朗普的内阁任命上,关键职位有多达8位反华亲台人士足以证明。
对于特朗普团队的涉华南海言论,中国外交部仅强调有权在主权范围内活动,无可争议,未作太多回应。笔者认为中国政府仍在听其言观其行阶段,没有采取强硬的反对立场,但这或许会犯下变相“纵容”的失误。中国若再用听其言观其行的传统策略,分分钟进入“亡羊补牢”的战略困境,十分被动,这时候先发制人或许比后发制人效果更好。
事实上,美国主流建制也纷纷质疑提勒森的说法,指责他“不允许中国接近南海岛屿”没有法律依据,中国完全可以借此发动舆论战。既然中国拥有南海九段线内岛屿的历史理据特朗普内阁“完全忽视”,那中国政府就需要好好地给特朗普团队“上上课”。
(2017.1.25 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