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祥(北大教授):「万邦来朝」的盛会

  包括有29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内的1500多名代表齐聚北京参加这次活动,另外围绕此次活动进行新闻报道的媒体记者就多达4000多名,可想而知真可谓是一次盛会了。

  5月14日至15日,中国首都北京再次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之一,由中国政府宣导并主持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此举行。据报道有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包括有29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内的1500多名代表齐聚北京参加这次活动,另外围绕此次活动进行新闻报道的媒体记者就多达4000多名。如果再包括论坛的工作人员在内,这次活动至少涉及到有上万人参加,可想而知真可谓是一次盛会了。

  而且,为了开好这次论坛,中国政府也做了各种充分的准备,北京主要街道上都花团锦簇,万紫千红,除去论坛主要活动之外,还准备了美轮美奂的文艺晚会。甚至,在巨大的权力面前,自然环境也很配合,那两天里北京的天空格外耀眼地蓝,被人们戏称为所谓「带路蓝」,就如同曾经有过的「奥运蓝」和「APEC蓝」一样。尤其是,被认为一直对「一带一路」怀有疑虑甚至敌对态度的美国、日本等国也派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最近和中国出现外交摩擦的韩国和朝鲜也同样派出代表参加,使得这次活动真成了接纳四面八方来宾并呈现出了一派祥和繁荣景象的盛会,一改不久前由于「朝核」、「萨德」、「东海」、「南海」等危机带给中国政府的外交被动和尴尬,甚至不由得让人有了过去中华帝国时代的那种「万邦来朝,四夷宾服,教化广施,恩泽天下」之感。

  众所周知,所谓「一带一路」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分别在2013年9月和10月访问中亚哈萨克和东南亚印尼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的简称,其主要内容就是借用古代从中国到西方的重要陆上和海上商路的概念,想要建成一个分别通过陆路和海路从中国到欧洲的商业合作地带,沿途或沿岸国家彼此之间形成更为密切的经济互联互通关系,合作共赢,共同打造一个具有相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以便实现这一广大区域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也能够发挥中国的产业和资金优势,既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以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并以此来建立中国对世界政治的发言权和主导权。

  在这次论坛上,习近平发表了『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提出要将所谓「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之路,并宣布向2014年11月已经由中国政府出资400亿美元建立的「丝路基金」新增1000亿元人民币,同时还鼓励和支持中国金融机构提供海外人民币基金和贷款共计近7000亿元人民币。未来三年将向参与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及向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的粮食援助等等。此外还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经贸合作协定,以及将启动各种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国领导人对「一带一路」未来愿景的描绘和出手阔绰的大手笔和大气魄以及论坛期间所达成的众多协定,确实让人们对「一带一路」充满了希望。而且,中国领导人也宣布,2019年将继续在中国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对此,中国的众多媒体已经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提出的合作倡议,而且是「21世纪的伟大构想」,它将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衰退而走向复苏和繁荣,并且将实现互通互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梦想,当然通过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意味着实现了中国和平掘起的中国梦。

  当然,在各种民间管道,对此也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对「一带一路」表示了各种担忧甚至不满,比如认为所谓「一带一路」的范围模糊不清,几乎可以涵盖全球范围,与所有国家的所有合作专案都可以对接,似乎太过于宏大;「一带一路」的效益值得怀疑,截至目前已经承诺投入的8000多亿元人民币,虽然不能说毫无成效,但据说损失也不小。比如在伊拉克、利比亚、巴基斯坦、委内瑞拉等处的专案就已经遭受巨大损失而难以收回等等,而且向西沿途多经民族宗教衝突、恐怖活动频繁、灾难贫穷动乱之地,能否大规模推进其前景不容乐观;目前中国国内问题成堆,如环境、教育、医疗、消除贫困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援,而政府却将大量资金用于国外,究竟是为了国民利益还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国际政治权力,等等。甚至,还有声音指责本次论坛如此大张旗鼓,粉饰太平盛世,有好大喜功之嫌。

  其实,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加,国际地位提高,伴随着中国人骨子里固有的那种大国情怀,以及为了中国持续发展的利益,当然应该在国际社会有自己的声音,去试图确立更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秩序和更大的国际担当,但是当然更应该首先把自己国内的事情办好,让自己的国民满意,再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

  眼下,「一带一路」论坛已经曲终人散,繁华落尽,至于中国政府隆重推出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是否真的能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引擎以及成为中国主导世界的助推器还是最终只是一场虚幻大国情怀的中国梦而已,还需要继续观察,当然更需要继续努力奋斗。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