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一季,全球多数经济体开始呈现阔别已久的复甦态势,恰逢「习特会」释放积极信号,中美之间货币政策趋于同步,贸易战得以避免,有利于全球经济走向平衡,为新型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与此同时,虽然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背后仍存在结构性问题,但在第一季实现了「开门红」。与此同时,第一,第一季中国GDP增长表现靓丽,经济结构「脱虚向实」切换特徵明显。第一季GDP按年增长6.9%,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速加快。工业尤其是製造业是增速加快的主动力。当季工业按年增长6.5%,其中製造业增长7%,增速明显加快。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按年均增长7.4%,增速均较去年第四季有所加快,反映居民消费表现出的韧性要好于预期。金融业仅按年增长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于预期。经测算,第一季剔除金融业后的GDP按年增速达到7.2%,为近年来高点,而相比之下,金融业仅按年增长4.4%。可以说,第一季经济已经由前几年的「脱实向虚」转为「脱虚向实」。
第二,工业生产明显加速,源于利润回升和出口拉动。第一季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年实际增长6.8%,为2015年以来季度最高增速。3月当月工业增加值按年增长7.6%,比1至2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的较快增长,主要同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利润回升。今年前两个月,工业企业利润按年增长31.5%,是近六年来的最高水平,利润的回升推动企业加大生产力度;二是出口向好。今年第一季,进出口贸易按年上升15%,结束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局面,带动相关的工业生产明显加速。
第三,投资增速继续加快,基建、房地产保持高增速,民间投资继续恢复。第一季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按年增长9.2%,是去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从当月来看,3月投资完成52399亿元,按年增长9.5%;经季节调整后3月按月增长0.87%,相当于折年后增长11%,高于2月10.8%的增速,呈现加速趋势。整体看,投资增速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确立。3月当月,基建投资按年增长16.8%,房地产开发投资按年增长9.4%,均保持高增速;製造业投资按年增长6.9%,比1至2月回升2.6个百分点,企业盈利的持续改善带动製造业投资增速显著反弹。第一季民间投资57313亿元,按年增长7.7%,增速比1至2月提高1个百分点,自去年9月份以来持续提升。
第四,消费超预期回升,对经济拉动作用继续增强。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增长10.9%,较1至2月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3月份消费实际按年增长10.1%,较1至2月份实际增速大幅加快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幅回升主要是受汽车销售增速回升的影响,3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总额为3389亿元,按年增长8.6%,较1至2月增速提高9.6个百分点。此外,物价保持低位,居民实际需求回升,促进消费实际增速大幅提升。
第五,出口稳中向好,正在向平衡方向调整。第一季,中国出口按年增长8.2%,增速较1至2月提高4.2个百分点。一方面,今年以来全球贸易有所回暖,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对外出口均出现增长;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逐步复甦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和东亚区域生产网络活跃程度提高,带动中国从日本、韩国以及东盟进口零件等中间产品增长,并推动中国对外出口的较快增长。与此同时,去年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效果正在显现,加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上年同期有所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第一季,我国实现贸易顺差656亿美元,按年收窄40%,正在向贸易平衡的方向调整。
第六,通胀保持温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见顶回落。3月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按年上涨0.9%,较2月份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源于去年较低的基数。从按月看,本月CPI按月下降0.3%,降幅仍大于历史平均按月降幅,表明当前消费端的需求还不旺盛。3月份PPI按年上涨7.6%,按月上涨0.3%,上涨产品仍集中在上游能源与金属类别。3月份核心CPI按年上涨2.0%,较2月份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表明剔除食品和能源后,长期通胀中枢仍较为稳定。预计未来通胀压力仍较为温和,食品价格回升有限,服务业价格将逐步上涨;随著工业企业的回补库存周期接近尾声,而去年基数不断抬高,PPI按年增速应已见顶。
第七,信贷需求依然旺盛,M2增速回落。第一季新增人民币贷款4.22万亿元,按年少增3856亿元,且1至3月呈现「高开低走」态势,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2万亿,按月少增1500亿元。从结构上看,最值得关注的是居民部门。3月居民短期贷款新增3443亿元,创历史新高,可能与地产调控新政的出台后,居民借到短期贷款加槓杆有关;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4503亿元,继续保持高位。第一季居民新增贷款1.85万亿,不仅创下历史记录,且远高于去年(历史第二位)的1.24万亿,可见居民部门仍在不断加槓杆。第一季新增社会融资规模6.9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反映了当前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依然较强,表内信贷压缩与表外融资增加形成了「跷跷板效应」。受表内贷款放缓影响,第一季末M2(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按年增长10.6%,出现显著回落。
第八,外汇储备连续两个月回升,热钱转为淨流入,汇率保持稳定。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090.88亿美元,较2月底上升39.64亿美元,且连续两个月出现增长。3月份外汇佔款口径的「热钱」流入估算约为32亿美元,连续2个月呈现淨流入。受此影响,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下降,整体保持稳定。
虽然,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但完成6.5%的增长目标压力不大。
一是从投资看,随著「一带一路」建设以及PPP(购买力平价系数)项目持续落地,重大工程和基建投资将会加速推进,继续扮演「稳增长」的核心力量,但在2016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再度加快的空间有限;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加码,投资需求将得到遏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将随之回落;受库存周期逐步接近尾声影响,製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也难以继续加快;二是从消费看,第一季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再次高于GDP,为消费提供了支撑;儘管汽车购置优惠政策减半,但农村汽车市场持续爆发;高房价透支了一部份消费需求,但同时也带来财富效应,未来消费仍将呈现较强韧性;三是进出口开始恢复,当前全球经济共振复甦,中美贸易战得以避免,人民币兑美元处于低位,中国出口有望带来惊喜。预计2017年全年中国GDP有望按年增长6.7%,与去年持平。
儘管当前经济复甦态势良好,但信用快速扩张、投资加快、房地产繁荣、出口复甦的旧增长模式仍隐约可见。随著经济的逐步企稳,改革的空间逐步打开,在今年实现全年6.5%增长目标希望较大的情况下,建议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摆脱对信用扩张的依赖。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採取措施:第一,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推进简政放权,加快国企国资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二,继续推进减费降税,以积极财政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第三,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继续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关注居民部门加槓杆。
(作者为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