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偏淡,却无阻大妈追捧内险股。
【熊猫时报讯】内地连环出招收紧银行业监管,并陆续推行金融去槓杆的计划,扭转游资犯滥、投机成风及资源错配的问题。近日中国国债孳息率回升,沪综指在3,000点关口附近苦苦挣扎。然而,对追求固定投资收益为主的保险行业,在保费收入增长及投资回报理想之下,形势相对有利,今期将研究当中的投资机会。
今年首季,中国经济增长达6.9%,高于全年目标6.5%,扫除经济继续下行的疑虑。经济回暖给部署多时的供给侧及去槓杆改革提供空间。全国楼市调控措施扩散,久闻楼梯响,把银行表外业务纳入审慎监督,防治影子银行问题恶化的工作,终见有人来。
内地银行要收紧监管,人行开始转向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利率市场最快有反应,随着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SLF)及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上调,中国十年期国债孳息拾级上扬,近日辗转升至接近3.7厘的两年新高。
一线险企受惠新监管
市场融资成本向上,对股市负面衝击立竿见影,沪综指一度跌至3,000点关口附近。在收水阴霾下,内险企业表现却相对优异。A股弱势事小,始终投资组合中,以定息回报债券为主,利率谷底反弹,有助内险企业在长期回报争取较理想的表现,市场新形势对险企有利,短期相信会继续跑赢大市。
另一有利因素是,经历中保监对险资运用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叫停内地险企胡乱炒作,重申「保险姓保」,市场开始由混吨的环境回归基本。中小型险企非理性竞争被叫停,有助减低大型上市险企承受的压力,为免市场流失而盲目推高向客户提供保证回报产品,有助大型保险公司重掌市场份额及改善回报。
重现寡头垄断优势
早前花旗发表报告指,对于大型内险股,中国人寿(02628)及新华保险(01336)是当中最受惠于新的监管收紧环境。事实上,险企经历一段艰难阵痛期,今年已逐渐重返正轨。内地四大上市险企,首季保费收入增长均优于整体市场,反映大型保险公司的寡头垄断优势得以重现,行业集中度逐渐恢复过来。
投行唱好 「四大」各有卖点
今年四大内险股首季成绩表,总保费收入超逾6,000亿元人民币,无疑股东应佔溢利依然是荣辱互见,可是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改善,也是不争事实。当中表现最佳的国寿,增长17.1%,中国平安保险(02318)增长11.4%,新华保险及中国太保(02601)则分别下跌7.9%及9%,可是两间公司与一六年利润倒退42.5%及32%的惨况相比,已见长足之进。
大行分析员的共识是,大型内险股在有利市场环境下可延续强势,配合债券孶息率回升,下半年业绩可望继续发光发亮。另一个考虑因素,是降低入场门槛之后,下半年A股有机会加入MSCI,对内险股有一定的心理刺激。
国寿盈利持续复甦
首季盈利增幅最劲的国寿,赚61.49亿元人民币,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续保保费升52%,创历史新高。最牛的摩根大通给予46元目标价,认为国寿盈利复甦已重返正轨,更重要是股价未反映经历产品结构调整,国寿已进入保费淨流入的雪球效应,即旧有保单现金流流入高于流出的情况,首季有效保险保费增长达52%,相反解约保单只轻微升2.8%,国寿有被重估可能,建议增持。
平保首季赚230.5亿元人民币,新业务价值首季大升六成。瑞信指平保首季盈利已达该行全年预估的三成,把目标价上调至59.1元,评级为「跑赢大市」。
太保具追落后空间
新华保险首季赚18.37亿元人民币,倒退7.9%,主要受入帐的投资收益较预期疲弱影响,可是其他营运数据已见改善,如新保费收入增长逾五成。另外,华保产品组合及销售渠道经过调整后,开始以稳定性高的长期产品,代替一次过缴付所有保费的趸交产品,预期回报的改善会逐渐在一七年馀下时间浮现出来。
由于新保费价值折让,华保较国寿及平保便宜,大行未有因为首季业绩唱淡,野村及招商证券的目标价分别为54.36元及56.74元。
太保首季赚20亿元人民币,按年跌9%,首季寿险业务增长43%,优于整体寿险业增幅。最睇好的德银认为太保业务结构最单纯,首季资本表现强劲,认为今年太保股价的跑输并不合理,预期上升空间最大,建议买入。野村对太保亦有接近睇法,认为太保进入复甦周期,一个全新增长阶段,目标价睇4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