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针对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下调中国评级,中国财政部周三午间紧急回应称,穆迪采用了“顺周期”评级的不恰当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中国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能力。
穆迪周三早间发布声明称,将中国评级从Aa3下调至A1,评级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以反映未来几年债务攀升和经济放缓将削弱中国的财政实力。
穆迪的观点包括,中国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将快速增长、相关改革措施难见成效、政府将继续通过刺激政策维持经济增速等。
财政部发表的答记者问中表示,中国经济“开门红”充分显示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正在不断显现。与经济运行相一致,财政收入增速仍然较高。
声明称,随着一系列重大政府措施落地见效,国企、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紮实推进,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协同发力,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关于穆迪质疑的中国债务问题,中国财政部也予以重点回应。
穆迪在报告中指出,2018年中国政府直接债务将达到GDP的40%,2020年将达到45%。
财政部表示,截至2016年末,中国政府承担的政府直接债务包括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央国债余额合计人民币27.33万亿元,以当年GDP初步核算数74.41万亿元计,2016年末中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7%。
这一负债水平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财政部称,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政府举债受到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将保持合理增长,加上GDP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2018-2020年中国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与2016年相比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财政部还从或有债务的概念出发,反驳了“除了政府直接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水平持续增长会增加政府或有债务”的观点。
财政部批评这是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法律制度规定缺乏必要了解的体现。
财政部表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国政府的或有债务指地方政府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担保债务,除此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或有债务。
同样,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不论是中央国企、还是地方国企(包括融资平台公司),其举借的债务依法均不属于政府债务,应由企业负责偿还,地方政府不承担偿还责任;地方政府作为出资人,在出资范围内对国有企业承担责任。
中国已经意识到债务问题的紧迫性,正采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速显著放缓或是一个体现。
据wind数据,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地方债合计发行178只,发行规模共计7994亿元,均不及2016年同期的296只和20200亿元规模。
此外,今年初,在防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中国防财政部首次问责了部分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并由多部委合力整顿,以防止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交叉感染。
(华尔街日报)